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握刀铣舟 > 第44章 【太学呼应】

第44章 【太学呼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陆美到了宫外,先去与坐街摆摊的朋友汇合。

朋友在太学门口已混熟了,又给他介绍太学里打头的几位,还有码头上做工又明事的几个青壮。

这日已是下午,所以回去吃晏饭的人一走,门口倒不剩多少人,坐得井井有条。有一个机灵的纨绔还朝太学里新认识的女小友挤眉弄眼地打眼色:快快,这是可上达天听的人物,快叫我们的人出来与他说道说道。

陆美一时炙手可热,很尝了一场子他父母般的牌面。小郎君同人一一见过,又留心底细。

听青壮的说法,原来搬运之费,码头得七成,中人得其二,剩下一成,由工头留下部分,再分派给力夫。

他心道,这分法也过于黑心。农户种地不过三十税一,如今京中,商工艺文盘剥十五已叫人诟病,陛下属意更动,要仿帮主那面的做法,不想这力气活里还有更盘剥的。

又听说手工活里按分厘计,中人又有抽成,手工更有难做的、易做的差别,中人多把容易的材料留下,费劲费心的再往下递。

这时候又步出两个太学生,一个官话里仍带着口音,望见这里围了一些人,走近来看,见是个小郎君手拿着纸笔记录,一手是支炸毛的秃笔,一掌垫着张软塌塌麻沙纸,张头一望,那纸上字迹横劈竖叉,甚是好玩,这太学生同人感叹道:“你瞧我们所为,总是有用的,格就传道于未学之士辈了。”他朋友道:“这正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旁边太学里打头的学生听到,笑着捂过两人脸道:“快别胡说!这是国子监的师弟。”

那有口音的学子笑道:“未学之士亦士矣,师兄莫棱个狭隘了。自古就学之士坎坷,走运道时,高官富贾藏书收画、来附风雅,自称饱读之士,不走运道时,太学生首当其冲,藏书毁得伤心,夫‘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有学识之辈倒成了罪过。”

他朋友笑道:“这种日子毕竟不多,纵百业竟改其道,回过头又敦促子女认字读书为要,既认了字,哪里不算读书人呢。总归这天下的本领呐,口耳相传不易,见识还是载于书册,这便是读书人读的书了。”

陆美听了他们一番读书见识之论,笑道:“难道还有人嫌读书人不好?”

那太学生笑道:“往常是没有的,但闹出事来,或缺了钱了,总有人骂两句书生,以显得他卓尔不群的。”

带口音的太学生道:“对头,但当面仍然要做人样,多半是匿名么。”

陆美的朋友见他写满了一张纸,说道:“你既然要记,总不能只写这些,还有一些虽然人不多,但奇出怪状的也可以写上去。”

陆美正要给递陛下的章程凑字数,问道:“有多怪?”

纨绔朋友道:“替人做工,但感佩恩德,磕头谢老爷们给机会养活他,怪不怪?”

陆美眨了眨眼,他朋友又道:“一是工贼,二是庸人,怪状太多懒得讲他,不如你明天日间再来,明日晨起有热闹。”

陆美在帮主家养了睡到三竿的习性,闻言想道,也不是起不来,于是应下。

另一位纨绔家里中过进士,而非全凭恩荫,听他们商量就知道是何事,想到此前几回同来所见的奇景,顺嘴说道:“这却也没法子,这世上总是极聪明的人最少,次一等的稍多,再往下中人之姿车载斗量,下里巴人数无可数。到最次一第,那悍匪奸贼么,却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总是比聪明绝顶的要多上不少的。这样算来,莫说要挣开从前活法这样难得的体悟,就是茶馆戏楼歌台,也是最热闹处最俗下罢了。所谓通俗通俗,自然是通行俗世,雅不了多少的。”

这话若不是他自居次等,比中人往上些,倒显得尖刻,平实犀利处与陆夫人谢郡主异曲同工。

说的也不是名利地位的高下,却是私德明智之分了,位卑贱者内中若有知事之明、自知之德,则绝不在碌碌无持的庸俗之流,反之亦然。

那建议陆美次日来看热闹的朋友笑道:“人多势众,自然如此,高士瞧不上陋词淫伎贻害世风,劳苦人也赏不通阳春白雪,倒不必假作谦虚。”

陆美又问:“最早那姑娘呢,似未曾见她?”众人只说不知,大约是首当其冲里的首当其冲,不晓得被局促在哪里。一人道:“索性我们为自己的道理,也有自己的不服意气在,并不全用她的主张。”

陆美点点头,这就约了第二日的会面。

他心道,不知司业那方又有什么主张,明日既热闹,想来能听到苗头,否则哪里去专门问他。那司业也不知做什么怪,莫非他家在码头也有产业,或者如今奴仆月钱见涨,他生出付钱的同理之心来?只听说那司业持的是太学生多管闲事的论调,竟不知哪年多管闲事也成了过错。

陆美到家正遇到陆真,将话一说,陆真道:“可见你做诗文题的糊涂,此事不应围绕着那学子,去驳她有没有过错,而应该围绕司业和祭酒,瞧他们的毛脚。”

陆美恍然大悟。

第二日陆美过去太学,果然极热闹。各人□□杂走动,又有好事之士写了牌子挤在旁边,又有做买卖小摊贩,饮水吃食、板凳盖伞不一而足,又有虎头虎脑的儿童穿梭,左近市民聚集观望。

两面搭着两个及膝的石墩,有人站在上面踮脚。

陆美看去,短褐者亦三两驻足,小厮前去问了一声,原来各处薪按件出、工不能停,又怕惹是非,不肯做出头椽子,故而来的不多,零散混在人堆里头,只来打听情形,回去告之众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