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然。”徐庶点头。
“兄长...我觉得,此事尚有可议之处...”卫舒犹犹豫豫。
“此话怎讲?”诸葛亮问道。
“兄长,主公上次回绝的事倒是其次,我更想议一下若是取了荆州我们能否守住的问题。”卫舒三人掏出地图。
“子逸!子逸!我来还书了!”门外响起刘备的声音,卫舒的话被打断。
“好书啊,真是好书,”刘备进门笑容满面,看到诸葛亮也没收住,好像全然忘记,“啊,军师这么早就回来了。”
“主公的头风病可好些了?”诸葛亮面不改色。
“头风病?什么头风病?”刘备一脸茫然。
“早起主公说自己头风病,我才代替主公去见公子刘琦,还被他捉住非要我为他出谋划策,主公现在竟然全都不记得了吗?”诸葛亮本想逗一逗刘备,没成想他概以忘记,他反倒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哈哈,军师遭遇,实乃备之过也。”刘备拍着脑门说道,眼看桌上摆着荆州地图,他随口问道,“军师在此商议何事?”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既然刘备来了,索性一起讨论接下来的去向。
(目前刘备军在新野,在襄阳北部,曹操从北方来的,可能会有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宝子,襄阳和江陵乃兵家必争之地,四通八达,非常重要。)
“主公,刘景升病重,我与元直子逸正在商议是否应该趁此机会夺取荆州。”诸葛亮说道。
“可是景升兄待我不薄,他临危托孤于我,我若执其子而夺其地,他日在九泉之下,有何面目与他相见...”刘备言语间眼泪几乎夺眶而出,“此事军师勿再相劝!”
“可此时不夺,再难夺之啊...”徐庶语气充满无奈,言不听,计不从之时是谋士最头疼的时候。
“唉...”诸葛亮刚开口又要再劝,卫舒伸手轻轻拽住他的衣袖:“兄长可否听我一言?”
卫舒说道:“曹操大军压境,若是现在主公夺了荆州,北有曹操自不必说,东有刘琦公子也不会善罢甘休,即使刘公子甘愿臣服主公,若是孙权在曹操袭击时趁机夺取江夏,或是在两军大战结束,我军疲敝之后背刺之,到时腹背受敌,如之奈何?襄阳城内现如今投降与否多有分歧,主公可用之兵又有多少?士族愿听差遣者又有多少?”
腹背受敌,内又需平息投降派和抗曹派系之争,诸葛亮也犹豫起来:“若是曹操与我军战个两败俱伤,孙权到时坐收渔翁之利,再来夺取荆州,不就恰好形成南北对峙之势了吗?”
他们能想到,孙权未必想不到。
“但是如果曹操取胜,夺取了荆州,那下一个不就轮到江东了吗?”徐庶反问,“以此看来,孙权未必不会和我们联合抗曹。”
“他当然未必不和我们联合抗曹,只是我们能赌吗?”卫舒不能用他人未做之事当作证据说服别人,比如孙权这小子目光短浅又爱背刺,她只能说道,“目前我们兵力不足万数,即使加上刘琦的兵力也不过两万,荆州到时可供主公调遣,且无二心的兵力能与之持平吗?可能还要分兵两路,实在是太过冒险。”
分兵是兵家大忌,不是非常必要的情况,没人想这么做。卫舒明白诸葛亮和徐庶为何想占取荆州,他们对曹操和孙权二人的性格为人认识没法像卫舒一样充分,这也是能理解的。
“那新野是待不下去了,主公之前险被蔡瑁所害,曹操一来,他在襄阳是不会相救的,江陵...一则江陵守将未必容得下我们,二则若是去了江陵,又是一场恶战,又回到了子逸所说的那种情况。”诸葛亮看着地图,大脑飞速思考,“去夏口吧,舍掉江陵和襄阳,曹操轻而易举得到荆州,必会剑指江东,这样我们可换取和孙权联盟的机会。”
“还有一则,等我们反攻回襄阳和江陵,正好肃清荆州投降曹操的士族。”徐庶也笑道。
“刘备的两个女儿也不会走散了,阿斗终于不会被摔傻了...”卫舒悄悄舒了一口气,这次刘备主动放弃新野走江陵的路线,时间宽裕,即使带上百姓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