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枘缝 > 第4章 “那就必须跟我回去”

第4章 “那就必须跟我回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想怎么塌?”严知棂偏头瞥了她一眼,声音听着淡淡的。

石未央尴尬地别开了眼神,真想把刚才那句关于床塌的玩笑扔到屋角去,“厨房呢,在哪?”

“你不用知道,你又不去。”

“我总得知道去哪吃饭吧?”

“吃饭又不在厨房吃。”严知棂语气没什么起伏,说得理所当然。

石未央就一会没看她,那人已经绕过床边把最后一块床板按进去了,她决定不再回答,果然是严知棂,会话一贯没什么余地。

“你先收拾,弄完下来吃饭,缺什么告诉我,我待会给你去买。”严知棂站在门口,说完就把手里那条捆门帘的麻绳往墙上一挂,转身下了楼。

石未央站在原地,目光落回这个屋子,墙角立着一张竹制衣架,几根木杆支着帘子。她走过去拉开窗子,木窗是旧的,窗框边还留着雨季泡过的痕迹,院墙上挂着爬藤植物。

中午的面是严知棂煮的,青菜、荷包蛋和辣椒油,锅气还热着。

“味道怎么样?”严知棂问她。

石未央吃得很快,筷子搅得碗底咣咣响,面吃得很干净,连汤都没剩。放下碗她抬眼看了看严知棂,犹豫了半秒,又早有预谋地冷冷开口:“味道一般。”语气里有点吊儿郎当,像在报前仇,又带点嘴硬的成分。

严知棂没说话,只是盯着她的碗角落看。那碗干净得像刚洗过。她乐了。“行。”

石未央不接话,摸了摸鼻尖,站起来走进了厨房。背影看上去毫无破绽,只是耳根微微红了。

一楼静悄悄的,连窗外的蝉鸣都似乎被晒蔫了,只剩一两声虚弱地挂在树梢。风吹进来是热的,穿过木窗的格子,在屋里转一圈,也懒得再出去了。

廊下那口老电扇正吱呀吱呀地转着,严知棂把手里的锯子往地上一放,仰头冲着楼上喊了一声:“要不要午休啊,不要就来一楼。”

楼上没动静,像是没听见。过了好一会儿,楼梯口才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啪嗒啪嗒。

石未央拎着毛巾走下来,头发刚洗过,还没干,柔软地披在肩上,额前贴着几缕微湿的碎发。她边走边擦,走到一楼时鼻尖还有点泛红,眼神却已经清爽许多。

“太热了。”她低声说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被热晕的无奈。

严知棂瞥了她一眼,没多说,只是指了指对面的位置:“来,坐,看看你自学成什么样了。”

石未央一愣:“现在?”

“不是叫你下来喝茶的。”严知棂已经从角落的木盒里翻出几块切割整齐的小木块,大小相同,颜色却各异,光泽有暗有亮,摆在地上。

她指着其中一块:“这个认识吗?”

石未央低头仔细看,木头颜色沉稳,分量也比看上去的要重一些。“小叶紫檀?”

严知棂摇头:“差一点,是巴里黄檀。纹理相似密度也接近,但色泽偏红,荧光感没那么强。很多人拿它当小叶紫檀卖。”

“这个呢?”

又一块木料递来,色泽金黄,油性十足。石未央皱眉:“缅甸花梨?”

“嗯,准确点是大果紫檀,也叫缅花,跟刺猬紫檀不一样,密度更高。现在市面缅花多,但真正好料的还是少。”

第三块是块灰褐色老料,摸上去微凉。石未央想了想:“楸木?”

“还行。”严知棂点头,“老料楸木,一般用在古建筑的内梁和雕刻构件上,料轻却有劲,纹理漂亮,很多旧宅子拆下来的门窗,就是它。”

接着几块更是具有迷惑性,比如有一块质地光滑沉重,却有一股淡淡酸味。

石未央犹豫:“这是酸枝?”

“哪种酸枝?”

她一怔:“……黑酸枝?”

“准确。”严知棂点了下头,“这种是阔叶黄檀,印尼料。市场上‘黑酸枝’泛指太多,这块你能认出来挺厉害的。”

还有一块,颜色偏浅,带细密波状纹理。她本想说是橡木,但又觉得不是。

“水曲柳?”

“差了点,这是白蜡木。纹理相近,但白蜡更硬,毛孔细,干燥后不易变形。”

石未央叹了口气:“太像了……光看木头真的难。”

“所以要摸,要闻,有时候还得看它和空气接触后的颜色变化。”

严知棂说这话时,拿起一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木料,轻轻一刮,刮下的木丝一缕缕卷起,颜色却慢慢从浅褐色变成深红。

“这是血檀,非洲来的假货,时间长了会掉色,很多人拿它冒充红酸枝。”

石未央看得入神,仿佛这些木头在严知棂手里都有了呼吸,有了话要说,只是自己还听不懂罢了。

严知棂没说话,只是坐在一旁,眼角余光落在石未央身上。那女孩弯着腰,手指缓缓摩挲着一块老料,神情专注得有些固执。

她不打断她,也不急着开口,初学者刚开始学总会这样,一头扎进去。可木头的性子是慢的,急是急不来的。哪怕你记得再牢,也敌不过老料在空气中多呆两年的那点变化。

她慢慢往后靠了靠椅背,像是说给自己听,又像是说给石未央听:“这个啊,是个熬人的活儿,急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