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明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直把周永格看的手足无措才收回眼神,虽然有所隐瞒但是看样子确有其事。
周启明打开行卷翻看了一下,又递给站在一旁的李鸿风。
只需要扫过一眼,他们就大概明白为什么这份行卷会沦落到,出现在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未成年皇子手里了。
行卷讲究的是流行词藻华丽且要对收卷人表达尊重和敬意,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拍马屁,谁拍的又好看又响,这行卷才算上乘。
但是这个行卷除了最开始的自我介绍和简单的恭维外,却是讲起了治水。
整篇文章大概因为没有实践所以有些脱离实际,但是从数据和行动轨迹描述来看,整体踏实持重,看得出来作者是确实用时间勘探过河道做过调研的。
李鸿风看完后就将行卷递还给皇帝,周启明收下后,对着周永格不疾不徐地回道:
“行了,这个行卷我们收下了,还有什么事吗?”
本以为弟弟们委托的这事要遭,结果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管是谁收到了,反正李大儒肯定收到看过了,自己也算完成任务了。
“儿臣没有其他事了”
周永格按捺住心里的喜悦:“谢父皇,谢先生,那儿臣就先行告退了。”
周启明看着二儿子的背影,也能看得出来这个儿子没什么其他的心思,否则也不至于过来拜访,不仅空着手来,还急着走。
李鸿风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笑道:“二皇子真是天真烂漫。”
周启明不置可否,只是神色沉沉:“是吗?最好不过了。”
周永格刚出了李宅门口,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刚准备往马车走,就看见有两个熟悉的人影。他都有些困惑了,自己这是怎么了,往哪儿走都有熟人?
赵兴平注意到他出来了,扯了扯旁边无聊得在神游的常林,两个人赶紧一起迎上来,把周永格围住。
“永格,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居然背着我们偷偷补习,还是找国子监祭酒补习!”
常林也在旁边帮腔:“对啊,二皇子,你这是打算平时不努力,然后在旬考给学士一个意外吗?”
周永格生怕三个人在门口站着,回到撞见出来的父皇,所以立马拉着他们二人上自己马车。
赵兴平和常林也是坐马车来的,本来还想拒绝,不过看周永格的表情也就跟着上去,让自家马车跟着就行。
直到马车驶离了李宅,周永格才放下心来,但是紧接着就要应付这两个大麻烦。
周永格猜想父皇来拜访李鸿风应该是不想让旁人知晓的,否则完全可以去国子监或者让李大儒进宫,因此他不能说父皇的事。
思来想去,只能把行卷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赵兴平和常林没想到周永格居然还收到了行卷,嘴里立刻埋怨,道不道义,瞒着兄弟。
周永格白了他们一眼:“我父皇不会收到行卷,外祖父和薛国公还不会收到的吗?”
两个人也沉默了,虽然两个人都是家中幼子,非常得宠,但是这种事关朝廷公务的时候,两位长辈都有分寸,都不会随随便便给他们看的。
“那这个投递行卷的考生叫什么?”
“游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