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坐在门槛上等着,天渐渐暗了下来,离开的那位将军又一次出现在眼前。将军的眼底一颗痣,眉眼温和,看着和蔼可亲。提着饭盒,蹲下身来,将饭盒摆在他面前,道:“殿下一日未进食了,该饿坏了,多少吃一些。”
“我的母妃回不来了吗?”
将军沉默了片刻,又笑着道,“会有再见的时候的。”
从此以后,元康养在了皇后宫中,但皇后并不在意他,吃食衣物都格外随意,只有父皇来的时候他才能吃得好一点,宫人们作践他,经常拿坏了的东西给他吃。只有那个将军偷偷拿一些吃的玩的给他,还会跟他说话玩笑,抱着他给他取暖。
父皇极少踏足后宫,听说在前朝忙得焦头烂额,因为战事吃紧,没有时间看望他。终有一日父皇去了一位受宠的贵嫔那里,却只听一声尖叫,宫女被吓疯了跑了出来,说陛下驾崩了。之后太医从父皇的体内查出了毒,说是来自南绥的剧毒,北岐无药可解。
父皇才二十几岁就驾崩了,但并未立储,前朝的朝臣们吵了多日,有些说二皇子元建乃嫡出,可坐皇位,又有些说大皇子元康年龄大一些,更适合坐皇位,且大皇子如今养在皇后膝下,不该再分嫡庶。
皇帝年轻,朝中的年轻臣子自然也多,个个血气方刚,满是道理,皇后一介妇人斗不过他们,最终元康九岁登基。只是登基之后并不安稳,没两天的时间,小皇帝便被投了毒,只记得御膳房送来的点心他只是吃了半口,剩下的都赏给了贴身的太监,没过多久,自己就昏死过去。他最信任的那位将军替他查到了点心被谁接触过,说是太后宫里的人。
又过了几日,小皇帝在睡梦中被烟熏火燎地醒来,是寝殿失了火,那位将军冲进火海将他救了出去。小皇帝知道这是谁做下的,因为太后从前和母妃从来都关系不好,太后从来都没有想让他做皇帝,只是没有想到父皇死得太早,而太后的亲生儿子年龄又太小。
小皇帝忍无可忍,派这位将军——御林军右统领苏慕前去围困了慈宁宫,然后又派太监在慈宁宫放了一把火。那场大火烧得格外烈,漆黑的夜色被照得犹如白昼,苏慕劝他说:“新帝一登基就放火烧死太后,无论有没有理,都会遭到群臣围攻。陛下年纪还小,如何能稳坐帝位呢?”
小皇帝不允许任何悖逆,怒道:“是母后要杀朕!朕不允许你为她说话!”
苏慕道:“臣并非为太后说话,陛下何不从长计议?!”
小皇帝没有听他说话,只是让人继续添油加柴,直到浓烟滚滚,一声声惨叫从里面传出来。苏慕抗逆圣旨,只身冲了进去,宫殿坍塌,小皇帝急切地看着里面的人影,最后见到了苏慕抱着昏死的元建出来了。
小皇帝气恼地看着他,没有在意他的伤势便命人拔刀将元建杀死,但却被苏慕死死地护住了。小皇帝知道,如果没有太后,他和弟弟之间远远闹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元建既然亲眼看见了自己的母亲死在火海,便一定会记恨上他这个杀母凶手。
他必须将元建除掉。
九岁的帝王第一次饱尝权力的滋味,皇权可以让他轻易杀死拦路虎,但也满是血腥,令一个孩童感到害怕。他的逆臣苏慕又反过来安慰他,说:“是臣无能,才让陛下受苦。”
外界说慈宁宫是因太监失职失了火,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原因,但只能烂在肚子里。因为小皇帝对元建的恨意,和恐元建对小皇帝生出忤逆的心思,那时边关也不安稳,苏慕叩拜请战,自请带元建远离京城,此生此世都不再回京。
小皇帝没有送他,但在心里知道他是为了自己,却又觉得不只是为了自己。
那个人为了自己宁愿去北疆,也为了元建……宁愿去北疆。
十年以后,苏慕的弟弟苏常任职御林军右统领,又过两年,北疆传来消息,卜圪进犯,被苏慕和元建击退,苏慕斩杀老卜圪王。小皇帝惊喜地要下旨封赏苏慕,却听闻苏慕已经战死。之后小皇帝把自己关在御书房里痛哭流涕,第二日又拿着封赏曲宁郡的圣旨踏出房门,派苏常远赴北疆,封元建为曲宁王,封苏慕为侯,苏常承袭其侯爵之位,封地始安。
往后数年,皇帝总在批阅奏折时忽然忆起什么,问身边的太监:“苏将军本月来信了吗?”
“陛下稍安,过两日就来了。”
“苏将军何时回京?”
“陛下忘了,将军前几日刚送来的折子,说下月万寿节之前就回来。”
“哦。”皇帝叹笑着按了按头,又继续埋头批折子,“朕还真是有些忘了。”
……
垂死的老皇帝望着遥远的苏慕提着食盒一步步又走了回来,一生的怨恨在一瞬间消散,满腹的委屈也终是得到释怀。
殿外照射进来的残阳暖意融融,粗喘的嗓音消失,殿中瞬间寂静下来,仿佛整个天地都安静了。
殿门敞开,一张苍白淡定的脸顺着门缝露出,元宁祯拖着厚重的衣袍,一步一步从殿中踏出,一抬头便看见了他的师傅,与一众御林军整装待发地守在宫门外,像是要随时为了他们的帝王舍弃自己的性命。
元宁祯立在阶上,对着扶仗站立的苏臻珩缓缓露出一抹并不苍白、发自内心的笑,道:“将军是在为先考护驾,还是想要谋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