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林璟下学早,虽秋季的白日光景已日趋少了,她到家时晚霞也还尚未染上天空。
这倒不奇怪,林海原也不是一定要讲到固定时辰的人,不过是看两个学生的进度罢了,难得的是林桓竟然比她还早。
更稀奇的是,她竟然听到林桓在和吴夫人说要多发一月的月钱。
林璟进屋请了安,逗趣道:“不知是有什么喜事?祖母要赏,可不能落下孙儿。”
“还能少了你的份?”林桓是真的很开怀,直接将自己身上的羊脂白玉兔衔如意佩给了林璟,“可不是大喜事?今日朝会,当今新点各省学台,你娘子名列其中,得了四川省的学差。”
林璟了然,难怪她这个一向推崇君子风度的祖母这样喜形于色。
升官自然是喜事,虽然学政本身无品级,出任者仍然依照原品级待遇,但是能担任学政这件事本身就足够在履历上添一笔了。
何况林清还很年轻——都说三十而立,但这个岁数在官场上真的还是个小年轻,今年才在翰詹大考位列第二等第七名,已经擢了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的官。
虽然没实权,但是有前途——如今这前途可不就来了?
早前林清开列过试,名在前位,兼因前科会试选了同考官,已从“照常开列官员”升为“通行开列官员”获得选派优先权,顺利得了试差。
四川乡试副考官。
五月廿九就赶着上任去了——不赶着不行,为了防止这个打招呼那个拜托的,朝廷明文规定各省乡试考官名单定下后五日内起解,只两广云贵等格外偏远的省份可以宽限到十日,四川并不在其中。
现在又从临时差遣就地转任了学政,即使学政本身不带品级也可算高升——有的是有品有级的“高官”愿意拿自己身上的虚衔换个挂编修、检讨衔的学政官。
虚衔哪有实权好?
说来也是巧,纵然没有贾代善的事,林海去年也得因为林清这个堂姐退考,林璟的两个姑姑就是因此推了一科。
林璟当时就觉得这怕不是有什么看不见的手一定要林海作那“前科探花”?所以,她在此之前才会这样的考运不佳……毕竟都说她实力已经到了,也就只能往运气上靠了。
不过林清如今外任四川学政,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的会试就是她三个姑姑一起考了——小姑裴霁今科乡试可算成了正榜举人,捷报都已经送到林家了,林璟还看着裴雪给小姑收拾贺礼呢。
倒是林海,林璟算算自己根据贾瑗推算的黛玉的出生年份——她怕不是还要再等一科……
就不是不知道这次会是什么缘故了。
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名义上是太子的属官,但实际上,自前朝以来,左右春坊诸官皆只作翰林官迁转之用——主要是擢升,要贬一个小翰林可犯不着多此一举。
翰林虽被誉为“储相”,但每三年一批新翰林,历朝历代拜相的才多少?小翰林熬成老翰林还只是个翰林的又不是没有,不如说这才是大多数。
因此,有没有太子对她们这些所谓的“太子属官”其实影响不大。
譬如现在,去岁元宵宫变先太子被废自刎,当今也不曾再立储,东宫空悬至今,并无太子可以侍从辅佐,但这不耽误詹事府仍然是翰林官迁转的主要阵地,只看连升级考试都是两边一起考的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影响大的也有,最近的例子就是贾瑗的堂伯母贾敬,如今还在守孝的前詹事府司经局洗马,虽然她没选上庶吉士,但人家会投胎,拼娘拼成二甲进士,还拼进了詹事府——太宗以来,屈指可数的,不是翰林官的詹事。
不过,贾敬毕竟不是翰林院出来的,太子洗马惯例兼职的“翰林院修撰”是没她份的了。
至于开国那会,背景不一样,那个时候想找个翰林出身的詹事才不容易。
当然,福兮祸所伏,曾经皇帝为了将四王八公绑上先太子的船,破格让贾敬进了詹事府,先太子兵败自杀,皇帝因此不舍得迁怒太子的夫儿,还能不舍得迁怒太子的属官吗?
什么,你说詹事府早没了辅佐教导太子的功能,就是个“第以翰林叙进之阶,姑留以备词臣迁转地耳”的地方?
这话说的,好像皇帝是一种很讲道理的生物一样。
迁怒是不需要理由的。
去岁元宵后,原本的东宫属官——别管是真太子党还是被殃及的池鱼,总之是一个都没落着好。
贾敬有救驾的母亲和叔母,本人在风暴发生时又正在守孝,看着是侥幸逃过一劫了,但是除非她就此消失在皇帝的视线中。
否则,只要她人伫在那都会提醒皇帝这桩旧事,而她又要袭爵,又要做官的,身后是一族的人,贾敬哪里敢真的让皇帝当她不存在?
《红楼梦》里贾敬去修道,还有个贾珍可以袭爵,别管他这人是不是荒唐吧,反正是有这么一个人,现下虽也有一个贾珍,可他一介男儿,就算贾敬愿意让爵,国法家规也不允许啊!
何况,贾敬本人也是不愿意的。
话又说回来,也是够讽刺的,若非前面的坑空出来了,林清且还有得资历要熬……哪里能升得这么快?
试差被点为乡试副考官还可说是林清水平过硬,当官了也没耽误学问,试文章于太和殿中名列前茅。
但是,正好学政任满,就地转任学政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了。
要知道,自有了“提督学政”这个官职以来,只有主考官当地转学台的,副考官是一个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