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一梦华胥国 > 第15章 明月洲结芙蕖社

第15章 明月洲结芙蕖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吴夫人拊掌而笑:“这个好,我们隽姐儿将来定也能德政传于名邑,文章冠于试场。”

单说这句诗是没什么问题的,确实都是好话,但是“云洲”本是南宋孝宗成穆郭皇后的胞妹郭师元的唯一传世的诗作。

考虑到时代背景,虽然郭师元拍马也比不得王维,但实在很有几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竟写于肃宗乾元元年的黑色幽默。

唐肃宗乾元元年,距离安史之乱宣告结束还有足足五年,与民休息想都别想,民不聊生都是往轻了说的——在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成诗后一年,诗圣杜子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不提别的,回纥纵兵劫掠洛阳过去不足三月,跟“万国衣冠拜冕旒”不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截然相反。

最后林璟结合裴雪的“蔚轩”和贾敏起的“香洲”定下了“蔚洲”二字。

虽然古有“蔚州”,但要么不是一个音,要么不是一个字,比起旁的,倒也没有什么,何况:“我以后游学一准要去蔚州,此地与我有缘。”

她雪团子似的人,小小的一个,强作大人样子一本正经地说着“与我有缘”的话,逗得人直乐。

赵夫人逗她:“你晓得什么叫有缘吗?”

“自然知道!”若果真是个孩子,此时怕是得和赵夫人好生分辩分辩,但林璟虽然因为前世记忆随着今生记忆占了上风而逐渐淡忘,很有几分心智跟着身体往回长的架势,好在还是残留不少,并不中赵夫人的圈套,只是鼓了鼓脸颊,转移话题:“元春,我给你想了一个好的,?斋怎么样?”

蘋藻为祭祀之物,引为祭祀之意,兼有美德之喻。

贾瑗在《红楼梦》中为凤藻宫尚书,而“瑗”本意为大孔璧,璧在典礼时用作礼器,林璟取“?”字配她倒也合宜。

只是话不能这么说,林璟眼珠子一转:“前儿不是说你家老太君要将绮霰斋收拾出来给你做书房吗?你还想好了要挂“崇香”的匾呢,?藻动浮彩,兰芷吹幽香。浮彩合了绮字,幽香又合了崇香,且柴大家字季畹,如此兰也对上了,可不就差个?了?正该你这个主人去补,这样才是四角俱全呢!”

贾瑗喜欢柴静仪,“崇香”崇的就是凝香室的“香”。

这位在林璟前世以“闺阁诗人”留名青史的蕉园五子之一,终于是且只是工写梅竹,笔意韶秀,能鼓琴,擅诗名的柴季畹,而不是必须带上“柴云情次女,沈汉嘉妻,沈用济母,朱柔则婆”那长长一串后缀的柴静仪了。

朱柔则还罢了,并称的才子一道提起也合理,纯属沾光的沈氏父男占这样大比重根本不合理。

“偏你促狭,”赵夫人爱怜地点了点林璟的额头,“叫我说,你这会这样能咬文嚼字的,一会可不许耍赖不作。”

“这个好,我就叫?斋啦!”贾瑗眼睛一亮,林璟正是半桶水晃荡的时候,只恨不得每一个字都有典有故,她又何尝不是呢?

裴雪无奈地轻轻摇头,得了,她本来还说意思意思训一下自家孩子,哪有这样生拉硬拽的?

结果当事人都不在意,他也不好多此一举了,她们小孩自己玩去罢,好在虽有几分强词夺理的嫌疑,但这个别号确实不坏。

吴夫人是东道,序齿又最大,便道;“今儿既是为了这荷花来的,就以荷花为题,?斋只限韵就是。”

才得的雅号,如今正是贾瑗最新鲜的时候,一听吴夫人果真用号来称呼她,兴冲冲地拈阄定了要做七言律诗,又叫小厮去拿了韵牌匣子来:“蔚洲才不肯用香字,就用七阳韵的好。”

林璟也不以为意,反正她就是个凑热闹的:“若这么着,这头一个韵非用香字不可。”

“很是,”贾瑗一边认同,一边不假人手从“七阳”的匣子里又抽了四个韵字来,“是堂、光、望、长字。”

一色的纸笔都已摆好,连着林璟和贾瑗也有份,这几个韵字都算好做,早晚都是要作诗的,连林璟也没推辞——贾瑗还是比林璟在诗词上更有优势的。

毕竟林璟前世都是奔三的人了,思维模式、语言系统等等都已经定型,就算前生记忆日益淡化,有些东西却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哪怕都是从头学起,也和有母语优势的贾瑗没得比,谁叫人家是土著呢?

不过,有得必有失,林璟可以接受。

应试教育罢了,二十年都过来了,现在换个考试方向而已,她还能怕了不成?

说得好像她上辈子是天生就会阅读理解一样,不都是一点点学的?也就是学的内容换了,还不是一样的学。

虽然林璟还是没办法不很痛苦,但是任谁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都会很痛苦——所有为重生高中考好大学高兴的,都有一个前提,不用从新学全新的内容。

特别是本来她都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而现在,她的小船过不了武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