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林璟这篇文章虽然骂郭巨骂得比较狠,从沽名钓誉骂到不当人子,但是其实是不违背朝廷宣扬二十四孝的初衷的。
“孝”只是表面,核心是要升华到“忠君爱国”的层面。
林璟把封建专制骂得狗血淋头的部分全烧了个干净,留下的反而是“分钱独奉父,陷姊妹于不义,不友也。埋儿绝亲祀,置老父于不善,不孝也。邀名无所忌,视法度如无物,不忠也。故巨诚非孝子也。”
必须要强调的是,虽然现代社会之前,母父杀子不按照一般杀人罪判,但不等于杀子不是犯罪。
事实上,杀子定罪大体分成“因故杀子”和“无故杀子”的定罪轻重有别,杀子的方式是用兵器还是徒手又不一样,另外失手杀的,和故意杀的也是不一样的量刑,因为内心的爱憎故意杀害无论是上述哪一种都罪加一等。
郭巨埋儿无疑是“故杀子孙罪”,又是为了更好地奉养老父,这种情况下,量刑会轻很多,但是犯罪就是犯罪,量刑再轻也是犯罪。何况,活埋是很痛苦的死法,据此应当加重量刑。
林璟因此说这是违法犯罪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历朝历代宣传“孝”是为了强化“忠”,可不是为了人人都去当孝子而不是忠妾的。要是个个都顶着“孝”的名头违背法纪不忠还得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虽然大部分时候“忠”和“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也有二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时候。
一般而言,越是皇权至上,就越是强调“忠”,“杀子罪”也就判得越重。
正巧,越是封建社会后期,就越是中央集权,而大雍在这上面可谓登峰造极,也或可说,是正在触底过程中即将要反弹的弹簧。
换言之,大雍是“忠”占上风的,所以林海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地给宝贝学生扬名了。
林璟不擅诗词,但是林海很擅长啊——人家女儿可是有“堪怜咏絮才”之称的林黛玉。
作为一个标准的传统文人,林海当然不会挂个横幅说我学生会写文章了,但是有事没事作诗撰文记录一下就是常规操作了,写都写了给知己好友送去分享并请人斧正也是应有之义。
一来二去的,可不就该知道的都知道她林海收了一个年仅五岁就会写文章的学生了?
林璟的亲娘林清也是个中翘楚,一度以“工诗能赋,辞藻绮错”被称颂为“上官再世”——虽然当时林璟还没出生,如今写娇儿诗夸儿子也是援笔立就。
所谓“上官”者,周相上官婉儿是也。
上官婉儿,在林璟前世也被称为“上官昭容”“巾帼宰相”,但在大雍的历史里,她自然不是昭容,“巾帼”二字更是早早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身历两代、辅弼三朝的武周开国元勋,历任周太祖武曌和太宗武令月两朝宰相,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三省长官当了个遍,在周世宗尚为太子时还担任太傅一职的一代文宗,上官成章。
所谓“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婉而成章,倒比“妇听而婉”或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要好上许多。
美好的意思倒不坏,但是顺从就算了。
说来有趣,在这个现下暂时可命名为大雍的平行时空——姑且先这么认为,林璟前世耳熟能详的人物,男人是女人,女人还是女人。
这些还是女人的女人,在彼时空青史留名,在此时空化身在亚马逊雨林扇动翅膀的蝴蝶,掀起历史的风暴。
即使只有林璟知道风暴曾经席卷这片土地。
譬如武曌,失去了“唯一的女皇帝”的光环,她只是历史长河中无数皇帝之一,特别一点也不过是驸马上位,以至于此后的每一个朝代,都对公主驸马严防死守罢了……但她得到了正统,更得到了她的同位体不曾得到的性别优势。
她是大周的开国太祖,子孙后代万祀不祧,后世皇朝祭祀不绝,而不是什么则天大圣皇后。
林海、林清之外,又有林桓宝刀未老,另外家中男眷里,裴雪和吴夫人都是出自书香之族,自幼识文断字、饱读诗书,闺中之时也曾组诗社、撰诗集,都是一时才男,很有几个手帕交。
一番操作下来,林璟很快就在家长的朋友圈中小有名气,再被带着参加一二文会,拜见几个叔伯,“神童”的名声也就出来了,走出去人家都知道是林家那个五岁就能写文章的小神童。
若是她自己够努力,或者林清、林桓努努力名留青史,还能被记一个“幼岐嶷,年五岁,能属文,词旨益新”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