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穿了都是利益所致,没谁真是傻子。
但是林璟不能这么直接,虽然她对母权社会保有先天好感,笃信再烂也不会比同社会形态的父权社会烂,但大雍毕竟还是一个封建社会。
她是要养名,不是要作死。
纵使如今科举当道已经强出旧时一截,名声仍然很重要,声名显达的“才子”上榜总比默默无闻的“黑马”受到的质疑少,就算都要将前十的考卷贴出,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也是自古以来的,硬要找茬总能找出来。
对于考官而言,取中素日就有盛名的学子总比那一鸣惊人的风险小。
如此,“才子”不会搅风搅雨——也得是本就有名气人人都觉得必中的才拉得起人来,不然顶了天敢想一个时运不济遇上不欣赏自己文风的考官,公开质疑成绩都是不敢的,而落榜的学子也服气。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力。
名声可以提高同分序位数,前提也要是“同分”。
考官就算不考虑面子仕途,还能一点不在乎九族的羁绊?
又不是前唐——尤其中晚唐时候,科举不过过场,名单还没开考就定了。
此后的哪朝哪代,科举舞弊案一出,午门前不是血流成河?只要沾上一点干系,最轻也是回家吃自己,仕途基本不用想。
前朝李克勤本也是一代文宗,官至礼部侍郎,又受命主持会试,眼见是入阁有望的,被举报泄题下了狱,查明后出狱也被勒令致仕,这还是她确实没有泄题的结果,但凡有一星半点可能都得往午门走一遭,虽说她致仕后不久,人就也受不住打击走了。
都是死,好像差别不大。
但说难听点,好歹是死在家里,死后还追赠了礼部尚书,称得上哀荣了,而且也不带累子孙宗族,要是死在狱中或是午门,全尸都已经是一种体面了。
细究起来,林海也是养名的受益者,要不当初荣国府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她哪那么容易当上贾代善的东床,如今接连两科未能赴考又怎会有这许多亲朋好友引以为憾?
其实林清也没跑,不过她今已为翰林数载,谋的早不是才子,而是能妾干吏的风评已经更重要的大考成绩。
此外,其实贾瑗之母贾政也是个养名的例子——谁不知道荣国府的二太太是个酷喜读书的?若不是老国公遗本一上,当今又这样体恤先妾,竟赏了个官下来,倒不能以科甲晋身了……说得好像给她考能考过一样,在这上面林璟充分支持赵夫人的观点。
即使如今和贾瑗也是能分享课间餐的情谊但不妨碍林璟觉得贾政得算负面例子,毕竟她是真不成,她但凡有吹出来名声的一半,都不至于三十多岁的人了,各项资源配置拉满,连个童生都没考出来——要知道贾代善死的时候,元春都已经四岁了。
说起课间餐,荣国府的厨娘手艺真挺好的,不愧是一道茄子要拿十几只来配的人家。虽然因为现下主家守孝的缘故,一点荤腥不见,连油都用的素油。
林璟还真的想过,贾敏把贾瑗接来林家读书是不是也有给孩子吃点好的的想头在里面。
毕竟贾瑗已经出孝,但她上头的母亲祖父都还在孝期呢,虽然不是不可以给她单开小厨房,但是这种事好说不好听啊!
虽然你贾瑗年纪小需要营养,但是那起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小人那会在意这个?只会说你母亲祖父都在为你祖母吃斋,你怎么好意思不陪着,这是不孝还是不孝呢?
大抵贾敏或者荣国府那边确乎是有这么个意思在的,毕竟贾瑗一日三餐都是在林家吃了才家去的。
想来也是,如今在这个世界,除了林璟又有谁知道林海是未来的探花娘子呢?在外人看来林海不过是一个举人罢了,贾瑗的堂伯贾敬却是正经的二甲进士出身,而且同样因为守制丁忧在家,以府上的关系而论本应是更好的人选才对。
也很不必担心贾敬不愿意,贾瑗可不只是贾代善唯一的孙子,宁国府在子嗣上可比荣国府还凄惨,贾代化二子三男,三个哥儿不论,长子敷姐儿八九岁就去了,次子就是贾敬,偏贾敬膝下只有一个珍哥儿,贾珍招赘生得还是个哥儿,竟是一个女孩的影都没有。
按本朝规矩,宁荣二府都是嫡支,不过是昔日宁国公居长因为族长,但若是长房无子,却得从荣国府的嫡支,而不是宁府旁支过继嗣子。
现今荣国府玉字辈有且只有贾瑗一个女孩。
当然贾赦和贾政还年轻——起码跟贾敬比是这样的,往后再生个姐儿也未可知,但是贾敬不年轻了,所以最有可能被过继的还是贾瑗。
毕竟贾瑗是二房的,虽然是独子,但二房没有爵位,为了她的前程,同意过继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若有这么个培养感情的机会,贾敬不会拒绝。虽然因为爵位,她也不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的香火,但是这还关系着她的男儿贾珍、孙男贾蓉以后有没有娘家可以走。
贾敬再恨他们没投个女儿身,她也就这一点血脉了,尤其是贾珍,总归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哪能一点感情都没有?
何况贾珍出生的时候,贾敬还年轻,并不觉得自己不能再生个儿子出来,是以对这个长男是真心疼爱过的。要真被欺负了还有冤无处诉,她也得气得掀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