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一梦华胥国 > 第12章 元日迎春万物知

第12章 元日迎春万物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阿隽!”

不用回头林璟都知道来人是谁,不过:“元春,你今天怎么也这么晚?”

穿着玉色春衫的小女娘从车上跳下来,拉着林璟急匆匆地快步往书斋走:“快要上课了,我回头和你说。”

“倒也没有这么快。”林璟嘟囔了一声,还是她的顺着力道往里走去,林海授课的书斋正在第一进倒座,因此一向都是门前下车直接走去的。

自打赵夫人携贾敏进京后不久,林海就搬到了青莲街一处三进两跨的宅子,她倒是无妨,赵夫人更是没关系,可贾敏总不能在妇家堂伯家中守娘家母亲的孝。

这座宅子原是林桐的父亲,也就是林海祖父的陪嫁,传到林桐手里,她自有侯府,只作招待亲朋的别院使唤,而今因其地利——和林璟家住的竹斜街相接,隔两条街就是贾敏娘家所在的宁荣街,林海就选了作新居。

当然后者的考量林海是不会主动和赵夫人说出口的,虽然赵夫人如今再不见一点当初为难贾敏的咄咄模样,甚至还在接到荣国府丧报之后星夜兼程,好歹赶上了贾代善七七,让贾敏送了他娘最后一程,也不曾在林海除服而贾敏还在穿大功服的那半年给儿子纳臣,就是如今称呼已经升为“老太爷”的史夫人都得称一句“仁义”。

即使关系近的都知道赵夫人盼孙子盼得眼睛都绿了,见着别人家的小孩都恨不得是自己家的才好——尤其是对林璟,没有亲孙子可以稀罕,赵夫人是真把这个隔了房的侄孙当亲生的看待。

毫不夸张的说,林璟每天来回跑——虽然是坐车的,不但没瘦,小脸还圆乎了,赵夫人的投喂绝对居功至伟。

赵夫人在这上头当好人的举动也不难理解,不说林桐曾经和贾代善的交情——很难说当初林桐丧礼赵夫人为难贾敏有多少是真的觉得贾敏克君姑,多少是因为伤心而迁怒,又有多少是出于当时两家境遇差异。

本来门当户对还是儿男亲家的两家人,一个潦倒到祖宅都不能归自家了,另一个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单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他很不必在这方面得罪人。

虽然都说人走茶凉,那也没有凉得这么快,何况贾家如今是落败了,但底子还在——就是一路落寞到黛玉进府的时候,还能给贾雨村轻轻谋了个金陵知府呢!

何况,九十九步都走了,这最后一步自然要做到尽善尽美,何苦平白惹人诟病?

退一步来说,给林海博一个好名声也不亏。

横竖不过六个月的工夫罢了。

当然,论迹不论心,别管赵夫人怎么想的,他都已经这么做了,那他就是真仁义。

但是,赵夫人愿意做个好男妐,哪怕是演的,不代表他能接受儿子娶了媳婿忘了爹……即使林海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但赵夫人不往这上头想才怪。

可喜可贺,在姑苏老家朝夕相处三年之后,林海终于发现了三年前贾敏原来是被老爹刁难过的事实。

据林璟观察,大雍的翁婿关系比她前世围观的婆媳关系要更紧张,毕竟除非抱错孩子来一出真假千金,婆婆的“儿子”肯定是亲生的,而男妐的“儿子”是与不是,端看需不需要,所以在占有欲上反而要更强——假设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的话,林璟毕竟只是道听途说。

洗三认父不假,但如果有需要,就算真是亲生的也可以炮制成不是亲生的。众所周知,人治社会的法律执行程度比较看天意。

至于被拿出来当挡箭牌这件事,林璟倒是不以为意,虽然她觉得叔祖父估计早就知道了——林海说得再好听,也架不住青莲街和宁荣街之间就只隔了两条街。

也确实没什么好在意的,毕竟林海只是稍有隐瞒,不是红口白牙扯谎,而且于情于理,她都要领这个情。

贾敏一年能回几次娘家?

林璟却是除了旬休,日日都要往返于两座林宅,就是休假她也是常来常往把青莲街林宅当第二个家的。

更何况,她虽然不是林海正经徒妹——没有正式拜师宴客,论理她合该称林海为“师傅”,但她叫“师母”也不算错,你情我愿的,更不会有人挑这个理,也合该服其劳。

在往返两座林宅大半年以后,林璟多了一个论理应该喊她“师姊”但致力于让她叫“姐姐”的同窗。

同窗姓贾,单名一个瑗字,因生在大年初一得了个乳名叫“元春”,是贾敏娘家二姐贾政的第二个孩子,贾代善的长孙,也是荣国府连着宁国府一道算,现下“玉”字辈里头唯一的女孩。

对于彼时的林璟来说,对于“贾元春”这个人,最深刻的印象还是《红楼梦》里省亲的贤德妃娘娘。

但是如今,基于一处读书一同玩闹的同窗情谊——忽略性别,她们也算是两小无嫌猜了,爱玩闹会撒娇但读书认真的“贾瑗”早已取代了书中的“元妃”,林璟是真的祝愿这个比她的同位体幸运得多的贾瑗,可以去当真正的尚书,而不是不伦不类的“凤藻宫尚书”。

话虽如此,要林璟叫她“姐姐”绝无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