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馆后外任知县看似是三年白干了,还不如直接考中进士就外放,还不浪费这三年时间,其实不然——庶吉士外派为知县是有优先权的。
如今还罢了,好处不过是看在“储相”的份上,比没过馆选在吏部等派缺的同年更容易得个好地方,毕竟朝廷还是缺人的时候,只要不挑肥拣瘦,倒不至于沦落到只能等缺的地步,等供需关系转变的时候庶吉士的优势就出来了,以当今还能当太上皇的寿命来看,怕是生前还能见着萝卜比坑多的景象,
单这一个“优先权”就值回票价了,何况,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就算是芝麻官,也是有机会平步青云的“储相”,要紧的就是这个“翰林官”的身份,旁的倒是次要的了——不是说完全不重要,翰林院能屹立多朝,一直都是朝廷的储才之地,对庶吉士的培养是很有几分说道在上面的。
“翰林官”相当于是第一学历——还是必须阶段性考试才能保留的那种,除非做到翰林院一把手,不然就算你是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也必须参加大考,要是不幸考了末等,降调、罚俸都是好的,休致、革职才叫翰林们胆寒。
而大雍的TOP1部门,内阁,在招聘上卡第一学历,不带这个关键词的简历会直接被系统筛掉,到不了该部门唯一的HR,也就是皇帝的手上。
当然,毕竟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BOSS直聘也是有的,不过这种多半是武官,倒也还能和平共处。本朝不比前宋重文轻武,很有几分文武并重但泾渭分明的意思,虽也逐渐偏重文治多于武功——毕竟如今天下大体上是日趋安定的,这也是难免的事。
要不贾代善和贾代化都是武勋出身,怎么非逼着下一代向文官转型?
嫡枝宁荣二府文字辈的姊妹三个,由贾敬这个宗子打头,她也是真的唯一凭实力转型成功的——虽然《红楼梦》里后来修道去了,但一直到草字辈,贾敬都是整个贾氏宗族唯一的两榜进士。贾赦这种本人读书不行,都要娶个清流文官家的千金。至于同样读书不行的贾政,只能说当时的贾代善还对她抱有期待,而且毕竟是同气连枝的老亲,也不好说断就直接一刀全砍了……
贾家是要转型谋长远,不是要自绝。
关键是,别管贾政到底读得怎么样,横竖人家态度是摆出来了。
文官本朝是没有的,前朝末帝的时候倒是有——末帝的姑母,当时有实力逐鹿天下的一方诸侯的儿子。
不过也是有且只有这么一个,还是仗着亲娘的兵马威逼,都这样了还得借太后哥哥得一个“外戚”的名头才强行进了内阁,而且这位生前不被士林认可,至今亦为读书人所耻笑。
林桓对林清这点小忧愁是半点不在意的,要她说,林清就是吃苦吃少了,尤其在科举上更是一帆风顺——之所以拖到将要的年纪也不过是因为两科乡试都因亲属关系不得不避讳退考,但这也就是她再此道上吃过最大的苦了,每次下场却都是必中的,而且名次还都很不差,所以才有心思想东想西。
除了正式宴请亲朋的喜宴,林家还摆了足足三日的流水宴,就是贩妇走卒甚至乞儿,只要道一声恭喜都能来沾喜气,再说两句吉利话还能得几个大钱。
毕竟是前朝流传至今的耕读之家,有地更有书,自然不缺钱,林家只是子息单薄,从不在钱财上简薄。
翌日,端和帝敕宴新科进士于礼部,并命京营节度使、世袭宁国公贾代化陪宴,今科读卷官并收卷官、掌卷官等,以及监试御史及巡缉供给各官俱与宴,谓之“恩荣宴”。
恩荣宴由来已久,远者可追溯至唐之曲江宴,宋之琼林宴、闻喜宴,不过是设宴之处有变,其嘉奖新科进士之意却无别。自前朝以来,凡新科文武进士赴恩荣宴,文举必以武臣之尊者陪宴,武举则文官之大学士待宴。
家中的流水席尚未停歇,林清这个主人就要去赴天子的宴了。
新科进士的行程很紧,传胪当日打马游街,次日赴恩荣宴,再次日由状元代表谢恩,第三日便是朝考,此前是一点不得休息,也就是一甲已经授官的三人到此时可以开始享受她们的假期了。
本朝给新科进士三月探亲假。
既是给新科进士省亲,尤其是庶吉士和已经得了任命的进士不少藉此机会回乡收拾家当携家带口好去赴任的,另一方面,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也。
如林清这样全家都搬到京城来了的,都跃跃欲试要回乡祭祖。
虽然林璟觉得就她娘这性子,主要还是因为她朝考考了第一名朝元,不然就算还是选了庶吉士,怕是也没有这个心情。
该说不说,虽然满打满算当了九个月的母子,但林璟对林清的认识还是很精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