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没谁说得准三年后会有什么变动,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年呢?
少耽误一天都做数,何况是三年一千零九十五天。
没有辜负林桐林海的期待,更没有辜负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鸣,林清四月初一进了贡院,初九当日出来后顶着洁癖不管直接倒头就睡。
直到华灯初上,林清才醒转过来,好生沐浴过后又换了新衣,这才去拜见林桓和吴夫人,随后才默了卷子奉与林桓。
林桓也是进士出身,学术水平没有亲家高,为官行政上也不如——毕竟裴娆已经退下来教书了,林桓都还没到裴娆退下来之前的水准,但是看林清一个举人的会试卷子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已经是大雍最高文凭了。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正三品,大理寺少卿只是正四品,整整一个大品级不说,三品还是一个官场上人尽皆知的关卡——只听说过三品大员的,什么时候有过四品大员?
固然有两人之间有年龄差的关系,毕竟林清是林桓长子,裴雪却是裴娆的□□,但存在差距也是客观事实。
“阿子今科当得提名杏榜,只看名次如何了。”林桓对林清文章锋芒毕露的事也没办法,但是个人特色如此丰沛,考官好恶的影响也就大了。
说实话,林清乡试就已经吃过一次亏了。
但是没办法,她改不了,也不愿改。
文章有风格,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林清就是这样的性格,写出的文章也是这样的风格,再怎么样她都写不出圆融敦厚面面俱到的文章来,与其强行迎合,还不如专心致志在自己的长处上发挥优势的性价比更高。
风华正茂的青年怎么包装都成不了老人,同理,春秋鼎盛的中年再“老妇聊发少年狂”也没有少时的意气风发。
四月二十,贡院放榜。
今科会试中式者共二百五十六名,是二十年以来第二多人得中的一科——第一多的是乙卯科,当今登基以来第二场恩科,足有四百零六名。
最少的则是前科己未科——从高祖算起都是最少的一科,仅有九十八人中榜。
大概是因为先前乙卯恩科录用过多,丙辰科犹罢了,毕竟时间尚短还不明显,等到派官的时候可不就傻眼了?己未科说什么都不敢录取太多人,然后就又缺人了,于是到了今科员额又增加了,不过比起先前还是克制了的,大抵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林璟觉得也是很有意思了,虽说拿举国的抡才大典比喻成揉面不太好,但这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操作真的叫曾经的厨房杀手幻视一些并不美好的回忆,很难不感到亲切,并再次论证了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九族的羁绊也没用——毕竟带头的那个绝对不会自灭九族。
毕竟她不姓嬴,不氏秦,更不叫胡亥。
“如今你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林桓对林清的成绩其实挺满意的,第七名绝对不算低,别看今科录取了两百五十六人,但应考的人数还能在这后面加个零,可林清都吃了两次亏了。
她也不指望林清十几天的功夫改变文风甚至改变性格,关键是林清得认识到问题所在,文风改不改无所谓,但是作官不能一直锋芒毕露啊!
何况如今林清是学生,比她地位高的就算看不惯她也不会自降身段去为难,和她一样的举子为难不了她,不如她的更不必说。
但是日后入朝为官就不同了,科举的终点也不过是仕途的第一步,即使是状元,也只是个六品小官,鸡头变凤尾,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林清继续这种态度和行事就不是名次的问题了,对于林桓这些已经在官场摸滚打爬的前辈来说,横竖都中了,除了第一名,名次能有多大影响?
为官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