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林桐七七,林璟也被抱着来祭拜的时候,赵夫人和贾敏看着又是模范好翁婿了,若不是林璟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信心,都得怀疑一二是不是她当初看错了。
倒也不奇怪,毕竟林桐没了,林家连侯府都住不得了。荣国府没了国公还有国公夫人和一等将军,顶多叫逾制,但法不责众,毕竟本朝勋贵基本都是这么做的,而且一等将军虽然不比国公,到底是世袭的爵位。林海可没有爵位继承了,赵夫人倒也是超品的侯夫人诰命,但林海身上只有一个举人的功名,而且她既欲以科甲晋身,就断不能按着勋贵的路子走,不然只能落下个两边不讨好。
林家如今说是家道中落也没有问题,虽然家底还在,和穷困潦倒不沾边,但社会地位上是已经低了一大截了。现在还好,若是林海这一代撑不起来,几代睢宁侯的老关系陆续断了,也就和普通的富户乡绅无别了。
可贾敏不仅有如日中天的母亲和伯母,还有年轻有为的姐姐——主要是堂姐贾敬。至于他两个亲姐姐,贾赦这个纨绔膏梁和贾政这个据说酷喜读书,但连个秀才都没考下来的,在赵夫人这还当不起一句“年轻有为”。
贾敬今年三十有七,前岁高中二甲一百三十二名恩科进士,她也是运道好,此前考了三次会试皆是不第,本来葵丑科落第后该等丙辰科再考,谁知正逢当今五十大寿,特开恩科,这样的喜事,考官下手难免松些,吊着榜尾进了殿试,看着她娘她叔叔还有她已经仙去的祖母的面子,从三甲提到了二甲,得了进士出身,免于同进士的尴尬。
虽说如今处处缺人,举人为官不罕见,副榜举人都能充任教职,同进士也是过了会试殿试的,自然不会说宁可不上榜也不当同进士,更没有到皇朝后期“如夫人”的地步,但到底承平日久,总是越收越紧的,进士出身自然比同进士出身来得好。
当然,贾敬要是没实力,她也不能早早中了举人,再是恩科再多的祖宗情面也是枉然。
赵夫人一时受了大刺激,倒不一定真觉得是贾敏克了林桐,只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迁怒贾敏的性价比最高罢了。
时间日久,情绪下来了,赵夫人的理智也就回来了,自然有意与贾敏修好——当然不会直说,不然他成什么人了?
这些大家夫人,就算是人尽皆知的为难,嘴上也不会承认半个字的。不过是借着这些日子让贾敏侍疾的事夸他孝顺,又从自己的嫁妆里挑了几样好的赏下去,就已经是主动低头了。
贾敏也就坡下驴,不然难道还指望赵夫人给他斟茶赔礼吗?
就是史夫人也没二话,嫁都嫁了,还能为了这点小事离不成?传出去他男儿要不要做人了?不说贾敏本人,整个贾家的小子都不好找人家了,甚至要连累到史家的男郎:“你家妐虽说先前有点拎不清,但不是个恶人,如今既已醒转过来了,你的日子也不会难过。”
史夫人从重孙媳婿上头三重男妐熬到如今自己当了家妐,对他而言,赵夫人那点手段根本不够看,和亲男儿说赵夫人“不是恶人”绝对真心实意——和贾敏的祖父、曾祖父、玄祖父比起来,赵夫人那叫一个心慈手软。
尤其是贾演的夫人刘氏和媳婿李氏,乡野出身的农夫,大字不识一个,要说干活真正是一把好手,要说别的,史夫人只能说他们就是命好,在贾源贾演姐妹两没发迹的时候就嫁到贾家,后来也就妇荣夫贵了,在对媳婿上只恨不得把人当驴子使唤。
那段时间,堪称史夫人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没有之一。
是以虽然刘氏李氏和史夫人同出金陵,理应更亲近,但是史夫人得说,和太妐妐以及曾太妐妐相比,周氏虽然也折腾他,但他们才是一国的。
无论如何,打死周氏都干不出拔了院子里养得好好的姚黄魏紫种菜不说,还要施农家肥的事……想到自己当初还不得不帮着刘氏和李氏挑肥,史夫人只恨不能晕过去。
与之相比,虽然周氏把贾赦报到自己的院子里养还养得和他一点不亲,但这真算不上深仇大恨,起码周氏真的是个体面人。
折腾你归折腾你,绝不会闹到明面上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在史夫人看来,赵夫人也就是周氏那个段位的罢了,这样双方都是体面人的其实反而好打交道,起码对他而言是这样的,毕竟是舒适区。
因此,他虽然不高兴男儿的遭遇,也主动请了贾代化带着贾敬和贾赦贾政姐妹来给贾敏撑腰,但他其实真的没有太很生气,毕竟男人嘛,都是这么过来的。
谁叫他们没那个运道投个女儿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