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南齐黄金屋计划 > 第16章 卷一 番外1

第16章 卷一 番外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年,是元徽二年,公元474年。

正月初六,王兰跟随母亲、弟弟,从庐陵一带掉头,欲回建康的家。母亲谢氏先是书信给在建康的亲友,求助帮忙处理父亲王道琰的后事,却迟迟没有人回信。

接着,他们又在沿途打听到,青州东阳城在五年前,也就是泰始五年,就被北贼占领,琅琊王氏的旧宅,也随迁安置到了徐州地带的新青州城。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老家了。

那时,王兰年岁尚小,只是随母亲一路辗转,带着父亲的沉重的灵柩,走了一夜又一夜。

半个月的光景,从料峭春寒,走到了春光渐暖。

一个月前是寒冷腊月,王兰的父亲王道琰,还在带母亲、弟弟赴任庐陵的路上,给王兰和弟弟王融,久违地买了糖人。父亲对她们说:“新帝了,我们的日子就快好了。”

可是,刚过完春节,正月初五,一家快走到庐陵边界,父亲王道琰,就在夜里呕吐、口吐白沫倒地。

王兰听到母亲的哭声,带着弟弟去看,结果看到父亲从挣扎到离世,短短一刻钟。

是的,他们走了很久的路,虽然只是从料峭春寒,走到了春光渐暖。

母亲带他们到建康卖了仅剩的一套宅子,收拾物品,只用了七天。在王兰的印象里,建康的大户亲戚,很少与自家走动。听说他们要搬走,也只有堂叔家来送了一下。

而到新青州安家落户、出殡王道琰,将他埋入新的祖坟,也只用了七天。毕竟父亲之前一直在新安郡一带任小吏,刚回建康落户便又携家带口赴死在了庐陵的路上。

父亲出殡,只有堂叔一家来新青州的家,送他最后一程。在王兰的记忆里,除了高大的堂叔,温柔的叔嫂,白衣哭丧,就是几个哥哥弟弟跟在后面。

王兰当时在父亲王道琰的灵柩前哭得上不接下,看到弟弟面色蜡黄、母亲眼睛肿胀,更是悲从中来、恐从心生,哽咽得几经晕厥。

哭得昏沉时,有为与她一边高的、文文静静的小男孩,给大家递上了几张新的帕子。

后来王兰听母亲说,他是她将来的丈夫--王幼。

那年,王兰、王融、王幼,都只有五六岁。

后来,王兰就虽母亲与弟弟住在新宅里,母亲靠积蓄供养王兰王融姐弟,又因母亲饱读诗书,他们二人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甚至弟弟过分聪慧,从小便被街坊邻居寄予厚望。

当然,只是积蓄的话,王兰家人与家仆的生计是不足以维持的,从老青州迁入的街坊、荒人家族的人家,见谢母不易,也常贴补;官府也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叔伯王俭家每年送来的生活。

从王兰与家人到这里,每一年,叔伯家都会寄钱来。一开始是一些叔叔来送,后来,十岁之后,王幼便与之同行。

王兰第二次见到王幼,是十岁夏天那年。王幼还是小小的,非常稚嫩,而王兰却已开始长高,比王幼高出一个头。王幼、王融、王兰,会在花园后的山上捉蝴蝶,累了,三个小不点就仰卧在山坡,听溪水和蝉鸣。第二天王幼离去,王融王兰追着王幼与另外一位叔叔的马车,送到了青州城门。

按照习俗,王兰与王幼有婚约,12岁之后便不能再见,直至订婚择日。所以之后王幼每次来,王兰就会到后院,不与之见面。王融也因学业,未曾再与之见过。

十四岁那年,又是夏天下午,王兰百无聊赖地在后院晒太阳。后院因之前开放而进入野猪,所以母亲在两年前就把后院建筑墙体。好在墙头不够高,王兰还能看着墙外的山头,只是心中说不出的闷。

“嘿。”

墙头探出一只脑袋。

白面清眉,笑容儒雅,举止难评。

“你?”

“王幼。”

“你……”

“踩着马。”

“咱们能见面么?”

“那你把脸挡住。”

王兰被逗笑,走到墙边:“踩稳点。”

“还要出来抓蝴蝶么?”

“我怕是出不去。”

王兰看看快两米的墙,又看看自己的襦裙。

“别怕,你踩石头。”

“我不敢。”

“等我一下。”

王幼一个翻身到了墙里,搬过石凳来,让王兰踩着出去。王兰虽然可以翻过去,但是她却不敢踩到马上。

“你往右边挪一下,试试。”

说完王兰自己跨坐墙上,往右边挪动,王幼踩着石头也跨坐到了墙上,与王兰两人对视而笑。墙内的树叶被风吹得闪闪亮亮。

“你笑什么?”

“没有。你穿襦裙不比我长裤方便,我先踩马下去接你。”

王幼踩着马翻身下去,牵着马靠近王兰的脚,可是还差半掌距离,王兰并不敢下,王幼只好伏在马背上让王兰试试能否踩到。

“踩到了。”

“那你翻身下来,踩着背,扶着墙,找足踏。”

一顿操作,王兰翻了下来,顺利落地。

王幼也从马背上下来,二人牵着马走到童年的老地方。

“那个,能不能轻点拍。”

王兰正帮王幼拍后背的脚印,平时家务做得不少,便用力了些,王幼哪里被这样敲打过,便往前躲闪。

“嗯,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故意的也没什么问题。”

而后两年,王幼来送生活,二人便在翻过墙的后山相见。

王兰十六岁那年,王幼十七岁。王俭按照婚约,向谢母提了婚聘。王幼先到,在大堂见了王融,也看到了把王融送到厅堂门口的王兰。

王兰在门口听他说如何采购物品、叔伯叔嫂何时来,轻盈地去后院等着。等了一会,觉得太晒,便去拿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