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只有前九名是三人一桌。后面都是四五人,或者七八个人一桌。菜品也没有他们桌上好。
学子们的地位,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区分,并拉开差距了。
薛时星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等着开席。
看见邓同如穿花蝴蝶一样,在各个桌子上来回“飞舞”,四处交际。果然,邓同不一会儿就看到薛时星了,笑着走过来:“小薛兄弟,前两天就知道你中了。恭喜恭喜。”
薛时星也站起来,对邓同回礼:“同喜同喜。”
两人是老乡,免不了要多聊一会儿。知道邓同是以倒数第五名的成绩通过,又知道毛奇没有中,前两天就带着李驰,随邓家商队回广源县了。几人从县试时就一起奋战,最后只有邓同和薛时星中了秀才,难免唏嘘。
两个又约好了一起回广源县,等知府快要来时,才各自归位。
这种场合,是官员们展示朝廷的威严,同时拉拢学子们的大好时机。当然,官员也会乘机拉拢自己看好的学子,为自己的派系积累后辈力量。
比如现在,学政杨简正在和院案首亲切交谈,言谈之间颇为赞赏。和院案首聊完了,又接着和第二名、第三名聊。
底下的秀才们也不敢随意吃喝,都竖着耳朵听学政大人问话。心里既期望学政问到自己,又害怕问到自己时会出丑。
等学政大人终于问完了,喝了一口茶,正准备接着问。知府杜明渊开口了:“薛时星何在?”杨简被杜明渊抢了话,气的斜着眼睛瞪了他一眼。
和杨简这种长期在礼部、国子监任职的官员不同,杜明渊是同进士出身,从县令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知道如果真的论做官,杨简那种一板一眼的作风肯定不行。如果不是有老师徐闻道庇护,他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杨简前面点的几个学子,他都不看好。薛时星那种柔中带刚,进退合宜的,才是“做官”的料子。
他一早就看过薛时星的卷宗,知道他是个小小子,而且刚刚失了父母。这种毫无根基,又有潜力的学子,是他最喜欢的。因此对薛时星更加看重了。
薛时星从席内走出来,向众位大人行礼:“学生薛时星,叩拜学政大人,知府大人,及各位大人。”
杜明渊点点头,请他起身。先问了一点家常,后又说道:“你年纪这么小,又失了父母。不仅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更加用功读书,实在难得。希望你保持这股精神,早日考取进士,为朝廷效力。”
薛时星立马回答:“是。多谢大人教诲。”
随后,杜明渊叫人端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有一整套四书五经,还有一个精美的荷包,里面大概装有银子。
杜明渊笑着说:“这套经书,是我准备会试时,恩师为我批注的。得天下学子而教之,人生一大乐趣也。如今转赠给你,希望你用功读书,不要辜负了本府的期望。”
此言一出,学子们果然就骚动了起来。不仅是因为薛时星是本届第一个得到知府赏赐的。还因为杜知府赐了他一套袁阁老批注过的经书。
得了袁阁老的经书,相当于受了袁阁老的指导,以后就是袁阁老的门人了。今后的科举仕途,必然会受到袁氏一派的照顾,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杜明渊这么看重他,倒叫薛时星大吃一惊。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一个秀才,离步入仕途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但是杜明渊坐在上首,笑吟吟地摸着自己的胡子,一副对自己的眼光很满意,很自信的样子。
薛时星没有反对,恭敬地说:“学生多谢大人赐书。今后必定努力读书,不符大人的期望。”
杜明渊看着薛时星恭恭敬敬的样子,心满意足。好苗子就是要趁早下手啊!
底下的学子们小声议论了起来,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羡慕或者嫉妒的神情。
之后,杨简又捡了几个其他的学子说话。杜明渊对其他的学子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不想在众人面前显得偏心,因此也装模作样点了几个学生问话。
宴会很快又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长官亲切,学子恭敬。
散席后,薛时星一时就成为了“明星”。一群人兴冲冲地围过来,想要跟薛时星结交。风头甚至超过了本届的院案首。
薛时星不太想同这群人周旋,便把邓同拉到自己的身边。他是个长袖善舞的,在薛时星身边,替他妥善地和众人周旋。
结果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晚上回到客栈后,一个自称是杨简家下人的男子找到薛时星,带来了一份礼物。
打开来后,是一份会试文集,上面有首辅徐闻道的批注。还有一个荷包,里面有二十两银子,跟杜明渊给的一样多。另外还有一匹上好的绸缎和一匹上好的印花棉布。
张雨福看杜杨两位大人争先恐后地给薛时星送礼,笑得耳朵都咧到后脑勺了。
张夫子也知道了前因后果,笑着打趣道:“你还挺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