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薛半圣的人生路(科举) > 第16章 判卷

第16章 判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众人见知府终于评出来了一个“上卷”,都忍不住好奇地聚过去,想看一看到底是怎么样的文章,得到了知府的赞赏。

杨简也挤过来,一把把卷子夺过来,仔细看起来。他为人严肃,很重规矩。常人眼中激情飞扬,文采风流的文章,他并不喜欢。薛时星这种文笔简练,用词清雅的,反而对了他的胃口。而且不管是四书文还是五经文,都写了严格的八股格式,可见是个懂规矩的。杨简看了一会儿,也觉得不错。又翻过去看了第三场的策论。

杜明渊的小心思,他不是不知道。他一直也在关注罗青的案子。难得有一次,他和杜明渊意见一致。不过他的出发点不一样。杨简看重规矩,觉得既然颁布了律法,那就要按律法判。否则要律法有何用?而且他“官民”思想很重。周贤再怎么样也是朝廷命官。犯了错自然有朝廷处罚,哪里轮得到一群百姓置喙。等看完薛时星的卷子后,他甚至觉得薛时星太过软弱,文章里没有体现朝廷的威严。

不过他向来喜欢跟杜明渊抬杠,不肯承认杜明渊的眼光,只淡淡地说:“还行吧。不过覆场的两篇五经文,华而不实,没有正场写的好。”说完提笔写下了一个“中”字,在自己的评价旁签了名。

余下的官员们知道杨简和杜明渊一直不对付。杨简没有直接反驳,就代表是认同杜明渊了。只不过碍于面子,才只给了个“中等”。

这份卷子同时获得了两位高官的认可,众人赶紧接过来仔细研究了起来,想看一下“玄机”到底在哪里。

最后这二百人里,也不是只有薛时星一个人看出了杜知府的小心思。有十几个人的策论,观点都是支持周县令的。这些人,杜知府一律给了“上评”或者“中评”。里面有些言辞强硬,态度威严的,杨简给了“上评”。底下的官员也都是人精,很快摸出规律来了。有了明确的判卷标准,判卷工作很快就顺利完成了。

院试要等到八月二十五日才放榜。这期间,薛时星度过了自己的十二岁生日。正式迈入了十三岁。

此时考生和家长们都在焦急地等待。

薛时星也难得地失了态。他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拼尽全力了,什么样的结果都能接受。一会儿又觉得自己猜对了杜知府的心思,很有把握。一会儿又担心覆场两篇五经文“灌水”被发现,在初期就被淘汰了。

张夫子嫌他烦,让他带着张雨福出去逛逛,给傅娘子他们卖点礼物,他也没精神。

院试对于薛时星来说太重要了。

大昭朝男子满二十岁及冠成年。在此之前,男子没有独立的社会身份,也不能独立掌握财产。即使他考上了“童生”,也只是给了薛家人一些震慑,让他们不敢随意倾吞他的财产。族人门还是可以以“尚未成年”为由,要求代管他的产业。

但是中了“秀才”就不一样了。在大昭朝的社会生活中,“秀才”是一种社会身份。不管年龄多大,中了秀才,都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成年”了,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了。

如果薛时星中了秀才,他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握薛家的财产。甚至在薛氏族人中,他就是社会地位最高的。薛家往后有什么事,老族长还要来找他商量。尽管他只有十三岁。

这也是他当初坚持要下场考试的原因,也是他在考场上愿意冒险一试的原因。

此时薛时星跨坐在客栈二楼的窗边,一只腿伸向窗外,在夜风中耐心地等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