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五郎绕过一棵梅树,转从另一边蹑手蹑脚走了几步,朝林大郎和戚语霜二人所在的方向望去。
戚家的梅园并不大,这个距离若是特意凝神去听,还是能听到只言片语的。
林五郎就是觉得好奇,想知道两人在说些什么。见林安澜歪头看他,把食指放在嘴边轻声‘嘘了’一声。
林安澜白他一眼,转身离开了。虽然她也挺好奇林大郎这样的人是怎么谈恋爱的,但这样太失礼了。
相对而立的两人还没说什么,沉默了一阵,还是林大郎先开口道:“你过得好吗?”
戚语霜轻轻点头,声音也很轻:“好。”
许是觉得这么回答显得太冷,又问了句:“你呢?从长安回来,一路可还顺利?”
林大郎自是回答顺利。
打开了话头,两人就着林大郎回乡路上的风光说了一会儿话,林大郎拿出特意给她准备小礼物。
戚语霜接了,又从袖袋里掏出一个荷包来。
“你知道的,我绣工不好,你别嫌弃。”戚语霜将荷包递给他,瞄到上面略有些歪扭的图案很不好意思。
而林大郎则用行动表示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毫不犹豫的将身上的荷包取下,系上戚语霜亲手做的。
戚语霜见状心里自然极为欢喜。
“我本想给你做鞋的,但是手艺不好,做出来也不结实,就让针线上的人给你做了几双,给你路上穿,自己则缝了荷包。”戚语霜解释道。
林大郎轻咳一声,声音压得极低,只有戚语霜能听到:“只要是你送的,我都喜爱。”
说完戚语霜还未如何,林大郎自己的脸又红了几个度。
戚语霜抬头看他如此,不由扑哧一笑,林大郎挠挠头也跟着笑。
笑完,林大郎又道:“晚上可要出来赏花灯吗?”
戚语霜明白他的意思,说道:“以往都会出门的,今年也一样。不过若是跟你一起,要征得爹娘的同意。”
他们虽已定下婚事,但还未过门,私下往来也要说给父母知道。
“那是自然。我先问你一句,你若愿意,自会去请示伯父伯母。”林大郎说道。
戚语霜则道:“爹娘的意见便是我的意见。”
林大郎点头。
说起花灯,戚语霜道:“你这几年在长安,上元节的花灯没少看吧。我好久没看过长安的花灯了,相比起来梓州城的花灯会还是略逊一筹。”
林大郎摇头道:“非也。我觉得梓州花灯会最好。”
戚语霜疑惑:“为何?”
“只因长安城的花灯会没有眼前人的身影。”林大郎认真道。
这下,戚语霜的脸颊红度也不遑多让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便说要去找其他人。
偷听的林五郎见状赶紧转身离开。
林安澜见到他,问道:“五哥,你真的听清楚了吗?”
林五郎一脸神秘地点头,拉着林安澜到一边把他听到的内容重复了一遍,只是中间有几句话两人音量太低,他也没听清楚。
林安澜被迫接收了两人的谈话内容,想要捂耳朵不听已经来不及了。
林五郎绘声绘色地说完,却见林安澜用同情的眼神看他,背后突然窜出一股凉风来,扭回头却见林大郎一脸森然得看着他,旁边的戚语霜脸上都是羞意。
“大哥,戚姐姐,你们也在这啊,哈哈哈好巧。”人在尴尬的时候会装作很忙的样子。
林五郎嘴里说着,眼睛四处看,像是在找什么一样,双手则是拨弄着衣襟。
林大郎深吸一口气,转身朝戚语霜拱手道:“小弟无状,实在抱歉。”
戚语霜摇头道:“无妨。”
“五郎!向戚姑娘道歉!”林大郎轻喝道。
林五郎耷拉着脑袋上前道歉。
“不妨事的。”戚语霜又说道。
虽然刚听到的时候非常尴尬,但过了那阵已经好多了。看在林五郎年纪小的份上,她不想再计较。
林安澜觉得自己也应该一起,毕竟她没有及时阻止林五郎。
只是林大郎和林五郎都相继道歉了,她若是再道,像是在道德绑架,让戚语霜必须原谅一样。
林安澜心中已经想到一个主意,只是还需回到家里再试着做一下。
几人走出梅园,与戚六郎几个会和,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这事儿说出去尴尬,还是不要再提了为好。
到饭厅吃了午饭,饭后又小坐一会儿,林大郎征得戚阳德和戚夫人的同意,约好晚饭后来接戚语霜出门看灯,一家人便告辞了。
回到家,林安澜找来一张较软的红纸,裁出几块适合的大小叠在一起,按照折扇子的方法折好,用细线把中间绑住。拿剪刀修了一下两边,最后一层层撕开就成了一朵大红花了。
花已经做好,林安澜又去院子里挑选了一截粗细适中又笔直的花茎剪下来。
林安澜将做好的花朵中间戳开一个小孔,能让花茎正好穿过,又在花茎的顶端缠了一层小布条,浸上灯油,便是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