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锦书来 > 第20章 行路

第20章 行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这邪门的舞弊案最终也没查出些实际的证据,但却不妨碍李实为自己过往的一系列行径付出代价。现在的他失去了先帝的庇护,已没有任何有力的倚仗,于是没过几天,中书省一道诏书将他降为通州长史。

在诏令下达的那一天,朝廷还给了他一道特别关照——一队金吾卫将他的宅院团团围住,只给他半个时辰收拾行李,时间一到若还不出发赴任,便直接进屋赶人。

作为一个骄横跋扈惯了的宗室,李实哪里受得了这等委屈,据说他出京的那天仅有一辆驴车供他拖家带口上路,他们走一阵落几件行李,活像是流放。沿途围观的百姓们无一不面露喜色,若非律法所限加上他毕竟还是个官身,恐怕免不了被一路拳打脚踢。

彼时王叔文已是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既有了拟定诏令的权责,也能时时伴君左右,再不必像在东宫时那样束手束脚。按照早先和李诵规划好的一切来看,近来正是最繁忙的时候,在登基以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罢翰林冗食者、禁掉形形色色的多余榷税与进奉,同时也开始陆续提拔、封敕一些地方与属国的官员及眷属。除了平常的一应事务以外,他每天还要雷打不动地将工作内容说给李诵听,李诵无法说话,他就帮他握住一支笔,依靠写字来交流。这样的方式既费时间又费力气,既考验李诵,更考验王叔文。

他已连续多日忙碌得没有一点休息时间,此刻恰逢难得的空当,他却不得不出门去见一个人。

崇仁坊距离大明宫不算太远,内中商旅林立,热闹非凡,与附近的平康坊、东市一并成为长安城里年轻人们最爱的揽胜之地。王叔文换上常服,来到一处书画摊前,拿起一幅快雪时晴帖细细端详起来。

“飘若游浮云,矫若惊龙,倒有几分王右军的笔力在其中。”他看着字帖,目光缓缓转向书画摊老板,“好字啊,陈公子。”

这老板是个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意似乎没什么热情,偶尔有客光顾也懒得起身去迎。听到自己的姓氏直接被人喊出,也不怎么惊讶,只淡淡回了一声“过奖”以示感谢。

“已经是新科进士了,还亲自出来赚这辛苦钱。怎么,公子如此大才,竟无人招揽么?”

陈章,这个名字权德舆和韦执谊或许不熟悉,但他王叔文可太熟了,早在李诵给他那二十人名单令他一一去调查的时候,他就已经对他有迹可循的过往生平了解得七七八八。

一个同时出现在二十人名单里以及新科进士金榜上的人,似乎没什么可解释的,按照自己惯常的行事风格只消在铨试的时候将他无声地打压下去,他就没办法再翻起水花,根本不用与他多废一句话。

可他偏偏写得一手好字。

那诡异的舞弊案,王叔文是听韦执谊说起过的。

“阁下看样子不想买字画,”陈章淡漠道,却总算站起了身,“既知是辛苦钱,那就烦请阁下另觅他处,莫要耽误在下谋生。”

“唉,公子也别着急赶客,鄙人向来如此,在书画一事上对作者生平尤其感兴趣。”王叔文也不恼,说起话来仍旧慢条斯理,“鄙人有一个朋友,也善书,早些年在浙东曾与书法名家邬肜大师交游过一段时间。听说这邬肜不光字写得好,平素也广结善缘,经他调教的弟子个个下笔成神,皆可自成一脉。可罕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高才大德的师长,竟也曾将座下一名弟子逐出师门。”

他轻笑一声,“鄙人实在好奇,能被邬肜大师所不容的,会是什么样的人?”

眼见对方提起邬肜的名字,陈章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可瞬间又恢复如常,大大方方承认了王叔文的猜测。

“阁下猜得不错。但在下不过是与恩师理念不合而脱离师门,并没有闹过什么不愉快。”

“什么理念?”

陈章眯起眼睛,终于显露出一丝不耐烦,“天色已晚,在下要收摊了。”

王叔文闪身让开,目送着他收拾好行装慢慢消失在人海。自己今天过来看到了他的手笔,亲耳听他承认了自己的身世,这就足够了,也没指望能一口气套出他所真正依附的到底是谁。

只要这样的人不入朝,就算不上什么大的威胁。

他回到翰林院,见韦执谊似乎已等待自己多时。

“西川军报,松洲一带出现数千人的盗匪团体,已有多次扰边之举。”

“盗匪?”王叔文接过军报,“是吐蕃人?”

“吐蕃人汉人都有,”韦执谊指指那奏报解释道,“关键在于,韦皋眼下在西南防御工事那里走不开,要求范希朝领兵赴边剿匪。”

无论在军中还是朝中,范希朝都是兼具实力与声望的老将,也是王叔文等人早就选定好接管神策军的人选。作为北衙禁军的主力,如今的神策军虽然名义上仍有着保卫京师与皇宫的职责,但由于被宦官掌控多年,几乎已成了宦官的私兵,何况眼下护军中尉、中护军都是俱文珍的亲信,想要从他们手中虎口夺食更是难上加难。

范希朝成功掌兵可以说是他们整个革新大业最关键的一步,可现在,韦皋却点名让他离京剿匪。

韦执谊面露不悦,“你说这也太巧了,偏偏这个时候。”

“战事要紧,眼下金吾卫暂时也够我们用,但愿范将军能速战速决吧。”

尽管不舍,但两人也清楚自己没理由扣着范希朝不让他去。

“对了,宗仁,”王叔文话题一转,“立太子一事,你看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