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酿酒的事只要分红,程颂决定给严昭写回封信。画砚见了说自己也要写,还要把画好的水力磨坊图一起寄去。
程颂打算把信送到云州,让方四爷帮忙找熟悉的船商带去京城,雷冲说他去送,可以走官船。
“走官船几日能到京城?”
话是画砚问的,信中没有急事相商,走不走官船程颂倒是无所谓。
“五日之内。”
如果是军情灾情之类的急件,走官驿用快马两日内就能到,但秀才院的人不知严昭身份,这话自然无法明说。
“少爷,五日就能到的话,我想给严昭送些西红柿果子。”
“行,让张樘驾车去摘些新鲜的。”
每日摘下来的鲜果都会往制糖院送一筐,不过要往京城送,还是现摘更好。像去年送给单县令的那批,把果蒂留得长些,在路上走个五六天还挺新鲜。
“我自己去摘。”
“那就多摘些,给廖兄和方四爷再送去一些。”
“知道了!”
廖阔在秀才院蹭吃蹭喝了半个多月才依依不舍地回了云州,临走前就和程颂商定了西红柿过季前隔个四五日就给他家送一些。
方四爷那边索性一起送了。如今来长宁买货的客商多了,但程颂还是会给方四爷优先供货。方四爷承情,现在他家商船南下时运的几乎都是从程颂作坊进的货,回程大半船装的都是绢绸,接近成本价卖给程颂。
虽然卖给程颂的绢绸价格不高,但他靠绢花饰品赚的钱远比贩布多得多,加上识字书和几种酱料,一个月就能挣下以往半年的利润,买卖做得也是愈发舒心。
西红柿成熟后,程颂已经给他送了两回。方四爷平时在码头看到什么新鲜吃食,尤其是南方运来的鲜果,也会派人给秀才院送来不少。
“你还不如连根挖了一起送去京城呢。”
程颂看着画砚摘回来的几筐西红柿直乐。
听少爷说果蒂留得长利于保鲜,画砚仔细挑选那些挂果多果子大的,几乎整棵秧子扯了下来。这一筐筐的果子和秧子几乎对半装了。
“京城那么远,官船都要走好几日,不像廖秀才在云州便利,难得送一回过去,自然要多挑多带些。”
画砚也不怕少爷笑话,还取来不少瓜秧盖在筐子上。除了西红柿,他还按程颂教的诀窍连敲带拍地选了两筐西瓜。
这劲头不是要给京城的好友送信,倒像是心疼进城打工吃不上无公害蔬果的亲老乡,拉足了架势准备慰问包裹。
……
“少爷又高了一寸啊!”
看着黎大娘刚给程颂量好的身高,画砚又激动又羡慕。
作坊挣钱了家里富裕了,程颂一到换季就张罗着给大家做新衣服。之前他给方四爷捎信儿,订了几十匹浅色的绢布,准备给作坊的大人孩子制作夏天的工作服。每人两套,一套绢布的,一套细麻布的。
虽然去年都做过,但一是今年又招了不少新人,二来他这里娃娃多,年年还长个儿呢,去年做的很多人今年都不合穿了。
刚穿越时,程颂差不多一米六/四,画砚应该不到一米四六,如今一年过去了,程颂长高了近两寸,发髻微提就能够着一米七。
画砚,两个揪揪立好了堪堪刚过一米五,去年的夏装穿上还是正合身。
“不急,少爷十一岁的时候还没你现在高呢。”
画砚到秋天才满十二岁,男孩发育晚,确实不用急。程颂穿来前一米七九,就为了再骄傲一厘米,花了五千块钱在小区门口的健身房办了个终身会员,开学就大四了还每天坚持喝牛奶。可惜健身房开了半年就倒闭了,穿越之后他也喝不上牛奶了,如今只能隔三岔五熬个骨头汤补补。
新夏装做好的时候,秀才院的倒数学习小组,加上组长的书童,全都报名了今年的院试。
全员报考倒不是说他们都有信心取中,而是大琞的科举制度没有应届生的说法,成绩与考试次数无关,多考几次可以熟悉考试流程还能锻炼一下应试心理。
另外乡试需要去省城考,而院试都在考生所在的州府举行。二两银子的报考费加上去府城的食宿路费一般花费不会超过五两银子,多数学子都能负担。所以院试取中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每次报考的人数太多了。
长宁县学的学子几乎都报名了,院试的时间是八月初九初十两天,很多人七月中下旬就去了云州,主要是为了提前找个离考棚近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