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宅中客 > 第140章 醉元宵灯火如旧

第140章 醉元宵灯火如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林城今年的元宵灯会热闹极了,自运河通船之后,白林城的繁华堪比梁州城,原本的旧城太过拥挤,如今城外已是有新起的宅子,许多人家都搬到了城外,人多便就有人做起了生意,热闹便也跟着凑了过来。

......

过了正月,一切又都忙了起来。

梁州城的官道上,一行差伍背着府城而去,此行正是那严大人一行。

马车驶过,路边的荒草被风折弯了腰,又拼命的折了回来,细看其根脚已是有了新绿。

梁州城府台大人终于送走了这尊大佛,轻松了不少,不由感叹世事难料。

他本出身西北,虽不是梁州本府之人,但家族之间却也互通有无,这些年官运倒也不错,原到了他这般年纪,只想安稳一生,任期一满便辞官回乡,哪里想白林城出了个人物,件件事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为官多年,从一小小官吏坐到如今位置,他如何看不明白西北之局,却也知道这事沾染不得,一着不慎便是尸骨无存。

回说县主府里,喜娘如今正是“清闲”,便抽空亲自教导起朱世晴,汪嬷嬷之前得了喜娘的吩咐,也是抓起了朱世晴的礼仪,更是亲力亲为,这些日子倒是忙了起来。

府里的丫鬟婆子规规矩矩的做着事,一切有条不紊,只无人之地,喜娘每五日便收到西北的传回来的消息,自刑庄赶往武成关与木槿儿汇合,关外丝绸之路的计划正式开始,然二人回信之中,那位洪大人依旧犹豫不决。

隔了几日,喜娘差人送了两封信去了王府。

一封是给如今大房的四爷朱世赫,一封是给三老爷朱寒夜,信中内容自是各有不同,斟字酌句,颇费了一番功夫。

送信之事光明正大,自然王府的两位也都知道彼此各得了一封信,只是信中内容互不得知,虽是如此,但二人看完信后却是同一番景象。

枯坐良久,思绪万千的两位当家之人想法也不谋而合,各自遣人邀请对方入书房一叙。

王府两位当家人在书房见了面,把书房里的人遣了出去,并各派了心腹在房门外守着,可见商议之事绝密。

二人都等着对方张口,最终乃是大房赫四爷忍他不住,将袖中那封喜娘差人送过来的信放到桌上,并缓声说道:“三叔不妨看看,咱们这位县主可当真不是一般人,这算盘倒是敢打到王府头上。”

三老爷朱寒晋瞧着自家侄子,知道定是那蒋玉颜的信说了什么,便没接话,而是把带来的信交给了对方,二人相对而坐,自顾自看起信来。

少顷,书信各回原主,二人并未先论书信内容,而是相互试探起对方的意思,只听朱寒晋说道:“四爷方才说那县主大胆,难道不知当初她是如何进的王府,又怎般搏得你祖父祖母的青眼,乃至父亲回京,竟是把手中的几桩大买卖交给了她。不过如今瞧着,她也是心急,京都的风还没吹到西北,她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动作,却不知王府的一草一木,远在京城的人都会知晓,你说是也不是?”

朱世赫不好接话,原他离开京城时接受父亲的命令,便是规束好眼前这位三叔,只是力有不逮,这么多年二府明争暗斗,说两句酸话并不算什么。

“三叔说笑了,侄儿自来浅薄,比不得三叔谋虑深远。近些日子倒是听说,三叔书房伺候的玲儿姑娘很受三叔喜爱......”

二人各自喝了口茶,又回说起喜娘,朱寒晋道:“要说这位晋宁县主,自初现峥嵘后,桩桩件件办得都是大事,向来也是走一步看三步,此番她敢将书信公然投到你我二人手中,定是知道了不少消息,信中所言怕是不得不信几分,只不敢全信。冷眼瞧着,她怕是做好了准备,就是不知如何应对这朝廷风雨,侄儿有何想法倒是不妨说来听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