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宅中客 > 第139章 证猜疑定法破局

第139章 证猜疑定法破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位严大人离开白林城,却并没有着急回京城,而是又在梁州城住下,显然年上是不打算回去,这让梁州城的一众官员心里叫苦,便是那梁州城的府台心里也苦,不知这巡抚大人到底何意。

其下谋士也曾谏言让其投其所好,伺候好这位爷,可这位严大人果然是“洁身自好”,既不爱美人,又不爱金银财帛,他甚至动了自己的私藏,也没能打动眼前这尊大佛,眼见着其准备留在梁州城过年,只得吩咐底下的人好生伺候。

而齐修文便也入了府台大人的眼,朱世淑被府台夫人几番请去喝茶,朱世淑虽享受这番恭维,却也没失了分寸,该说的不该说的,她作为曾经的王府女儿,自是知道。

最后那府台大人只得亲自点了齐修文的名,让其好生在严大人身边学习。

这位严大人倒是深居浅出,一应酒局皆被其推了,倒是偶尔去寻那王山长讨论文章。

......

临近年根,白林城的热闹,并没有因为那严巡抚的巡查而停滞,相反似乎更多的商人闻到了机会,蜂拥而至,城内自然是热闹非凡。

县主府内,如今也是张灯结彩,喜娘手底下的庄子铺子也陆续开始盘账,千寻楼、若云斋和露华阁的账簿自然清楚,花费的时间也短,到了晋通商号那里,刑庄十月份从关外回来,跟着春雨夫妇一起,带着十几个账房开始盘算,总算在年前清算了账簿。

几处庄子也是将收成送了过来,如今的庄子已经不能算是单纯的庄子,尤其是连山那处,庄子上的人多是去了各处作坊,加上鸭珍鸭货的生意,繁衍成了不小的镇子。

这日,汪嬷嬷将今年送去京城的礼单交给喜娘,喜娘看了看,让汪嬷嬷在各处皆添了两成。

“县主,这般是不是太多了些,怕是已经超过了东边......”

喜娘听汪嬷嬷如此说,便道:“容妃的性子,嬷嬷也是知道,即便有皇上宠爱,终究手里有些东西行事才方便,这两年送去杨家的礼已经快超过了王府,怕是王府那边知道了多心,索性都多添些,至于东边,暂不用管。”

汪嬷嬷只得称是,正准备离开,喜娘叫住她道:“有件事想要问嬷嬷?”

“县主尽管问便是。”

“我记得明年是老王妃的六六大寿,可是如此?”

汪嬷嬷似乎也在想,略一会儿方回道:“县主记得不错。”

“既如此,此次让春子带队去往京城,打听打听王妃是否准备大办,若是要办,咱们该准备着,明年十月嬷嬷随我去趟京城;若是不办,便寻些好礼送去。”

“县主考虑的很是周到。”

汪嬷嬷退下后自去寻了春子,春子是她亲自挑的,如今管着牧场的事,跟官府打着交道,也算是喜娘手下得用的人之一。

而书房里,喜娘待汪嬷嬷离开后,翻看起刑庄带回的书信,书信皆是木槿儿的回信。

当初严大人未来西北之前,喜娘便让木槿儿留意武成关的动静,怕这些书信被拦下,所以一直等到刑庄回来方才把书信带来。

信中,木槿儿把武成关的各处动静详细说了一遍,或是怕影响喜娘的判断,所以信写的很长,很琐碎,倒是有一点引起了喜娘的注意,那便是与其交好的穆大人的次子穆文忱在武成关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喜娘回忆着似乎这位穆大人本家是在京城,只不过没落了,这么多年未曾给自己子孙谋些便利,如今有了动作。

而且这位穆大人还在当初梁王爷给她的名册之内......

自然这么多消息不是木槿儿一人能够收集的到的,大同牧场里效仿当年喜娘的手段,从乞儿中挑着培养了许多人,隐藏在各行各业,与冯喜儿夫妻所掌管的武馆沟通东西,消息自然通达。

喜娘将所有的消息分门别类,按着心里的想法,大胆推测起来,心中疑云渐渐拨开,从西北的官场人员调配,加上当初的那份名单,不难看出梁王爷已经将西北作为投名状交给了当今圣上,但偌大的西北也并不是梁王爷一人之力就可以倾覆,显然其中朝廷扮演着重要角色,皇帝插手,自然是要借机铲除西北的世家大族,如今国库空虚,西北苦寒之地竟能集万千财富筑造运河,谁人不眼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