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宅中客 > 第138章 执棋者两岸风声

第138章 执棋者两岸风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徐知府见到齐修文时,心里便有了猜测,所以才在临行前把消息传给了喜娘,只是到底只是自己的猜测,所以他说得很是隐晦,喜娘自然懂他的意思。

而且还有一事就是关于私盐一事,他怕会影响县主的谋划,所以提前知会一声,让她早做打算。

梁州城是西北八城中最大的一座城,也是最繁华的一座,相对于其他城池,梁州城也是大康西北除三关城外的第二道防线,断不可失,单看那城墙与护城河的宽度便知一二。

徐知府见到巡抚严大人,便把自己提前写好的关于运河的细文拿了出来,那严大人看过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有劳徐大人跑一趟,皇上对运河之事很是看重,朝堂之上亦是多次提及此事,对徐知府能够不用国库银两修得运河,很是赞赏,尤其是户部大人们很是满意,不过朝堂之上总不会只有一种声音,此次本抚前来,也是替皇上分忧。”

徐知府听严大人提点自己,忙说道:“大人严重,为官者造福一方,替皇上治安黎明本就是分内之事,哪里称得上夸赞,此次运河得以开凿成功,乃是百姓之劳,商贾之功,下官只是尽其事罢了,为此下官已上报朝廷,许诺免除对他们一年的赋税,想如今户部大人们见着下官那奏请,怕也是不甚欢喜。”

续着这话,严大人便说道:“徐大人果然是心怀百姓,不瞒徐大人,本抚此来便是要巡察运河经营情况,户部有意提高西北几成赋税,自武成关商署司建成,与关外通了商道,其中的利益自不必说,只是银子都拿去填了西北的军费,国库空虚啊,如今徐大人深谋远虑,不费一银一粮将这运河开凿出来,日后西北定是繁荣不已,这赋税自然也是要跟上。”

“严大人所言甚是,只是西北受灾重建不久,此事怕是还要再议,白林城尚且勉强,天波府、天水府受灾严重,今年的税银怕是实在难看,西北怕也只有梁州城能够如数缴供。”

徐知府说着说着,竟觉得这巡抚严大人是个好官,不免心生敬佩,只突然晋宁县主的叮嘱浮上心头,他顿时背脊生出冷汗,这才意识到自己在这位严大人面前不过是个小角色,他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左右了心神,那严大人似乎看出了徐知府的态度转变,却也没有在意。

如是,巡抚严大人提出视察晋水河。

白林城内,喜娘听到自己被邀请参加视察时,有些纳闷,不知这位巡抚大人到底何意,不过到底不好得罪,便穿上了自己的县主品服,由汪嬷嬷陪着去了。

当初徐知府派人送来信件时,喜娘便召了汪嬷嬷打听那严大人的根脚,不想汪嬷嬷竟果真知道,原这位严大人乃当今圣上儿时伴读,当然不只是他一位,还有许多世家子弟年幼时被召进宫中陪读,汪嬷嬷在宫中时,倒是对这位严大人不甚相熟。

等喜娘到了衙门,方知受邀的并非她一人,抬眼看去除了一水的身穿官服的当地官员,还有几位也都相熟之人,其中便有梁王府的朱世赫和朱寒夜,还有那王山长......

喜娘的存在,在一群男人堆里很是突兀,但白林城众人都知其不简单,也并未多说什么,倒是那严大人率先开口道:“在京城便闻西北有位女君子,种种事迹被百姓传唱,徐大人怎么还不快为本抚介绍一下咱们西北这位县主?”

徐知府听不出这严大人话里的意思,只得老实应道:“巡抚大人,晋宁县主乃为朝廷亲封的县主,当初为西北战事捐粮数万担,此次开凿运河亦是捐了不少银粮,县主大义,乃西北百姓之福。”

喜娘走出人群,盈盈一拜,介绍起自己,那严大人打量了几眼,便也没再多问。

一行人从府衙出发,前往晋水河渡口,年节之上,渡口很是繁华,等众人游历一番,严大人心中也不得不感慨,这位徐知府着实做了件不小的政绩,任期一满,怕是要调任京城,对于有能力的官员,他也想着拉到自己的阵营,当然这也是圣上的意思。

朝堂现在的局势不容乐观,皇上有意从地方培养亲信,但不仅是京城豪门、氏族林立,便是地方亦是如此,想要提拔一位官员,这背后却不知牵扯多少。

这位徐知府背景倒算得上清白,本家和岳家都是靠他发迹,当初接手旱灾之后的白林城,难得的清廉又有能力,加上跟梁王爷也并没有太多接触,自然也就入了皇上的眼,这也是严大人为何愿意出言提点的原因之一。

至于此次严大人前来西北,自然不是单单是为了视察运河情况这般简单,西北因着关外戎族被破,武成关建设商署司,一年下来的税银便有几百万两,虽然这些银子没有入注国库,而是作为军费散入三关城,但也极大的解决了边关问题。

他此次前来身携密令,便是皇帝想要解决掉西北的事务,这其中便不得不说梁王爷的敏锐与果决,他在探查到皇帝的意图后,直接将这些年梁王府在西北的经营,悉数报给了当今圣上,所以才有了严大人入梁州城,令齐修文相伴左右的情况。

当然这些内里旁人都不得而知,便是齐修文也是糊涂着,被严大人带在了身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