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北魏-太和轶事 > 第11章 邺城和鸣

第11章 邺城和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甫一入港,乘着江水潎冽,行舟如箭。

韶华迷迷糊糊正值舒适摇曳之际,忽的全身颤栗,不由自主。

拓跋宏喊她不醒,慌忙停下,叫人进来。

随行有拓跋宏信重的医官徐謇,扶脉后问及以往脉案。

拓跋宏宣入阿吉,才知韶华中毒情状。

一时静默。

屋中唯有两人之时,拓跋宏跪于她身侧,抚着她的脸,就像抚着一片脆弱的瓷。

韶华指尖微动,面上稍感凉意。

稍一抬手,竟是泪。

是他的眼泪,滑落到她脸上。

成了他们共同的泪。

韶华擦干他的眼泪,与之相视。

对于拓跋宏来说,生活好像站在火山口,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裂开,喷出火来。

唯有她是涓涓细流,是不枯的河,是不坠的星。

于是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口不他诺。

然而,这一切,差点离他而去。

他想象她在那个无助的夜里。

是否像沉入水中的仙子,墨黑色的海一点一点淹没她飘逸的青丝,终于深深地沉入海的深处。

时代这样沉重,不那么容易大彻大悟。

可有的时候,见一叶而忽知秋至。

以一灯可传至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她是叶,也是灯。

徐謇为韶华调养,认为天晴时多出户外走动,有利于恢复康健。

拓跋宏遂赠韶华一只棕黄色小犬,韶华闲时便牵着他去大池边散步。

天气渐凉,不能游水,韶华便抱着他坐于大池旁暖阁里的秋千上。

有时读两页书,泰半时间读着读着便睡着了。

这犬儿极乖巧温顺,倒让韶华想起了曾经冯府中的另一只犬儿,名唤冯一一。

冯一一本是弃犬,于是不拘在哪一院养着,叫它吃百家饭长大。

本是听说吃百家饭长大身子骨会更加健壮,谁知每一家都不管不顾的喂食,不多久便成了一只肥犬。

韶华便每日傍晚抱他出去散步减重。

冯一一长的甜,又十分讨喜,却被众人惯的娇纵难言。

韶华的风筝挂于树上,她欲上树去摘。

冯一一却趁她不备,跑到一边草丛里去扑蝴蝶。

就在快要扑到的时候,栽进了小沟渠里。

她一只脚卡在其中上不来。

进退维谷,只能发出声声哀鸣。

韶华奔过去,心下却觉得该多给她点教训才是,不然成天胡闹。

一一委屈的将脸埋在短臂里,颇有些哀怨的一声一声。

倒没有唤起韶华的片刻怜悯,反而是拓跋宏循声而至。

替一一向她求情。

韶华无奈,“我只是想给它个教训罢了,你这么快就出手帮它,它可是要屡教不改的。”

一一被拓跋宏救下,他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检查。

确定只有左脚受伤,所以才动弹不得。

寻医路上,一一只能涡在拓跋宏怀中,怡然自得。

拓跋宏腾出一只手来替它顺毛,目光柔软,似极有耐心。

一一倒异常乖顺起来,拿眼儿去觑韶华。

竟还时不时的发出哼哼声来,故意要给谁听似的。

韶华也哼了一声。就是要较劲。

拓跋宏笑,“倒是促狭。”

他目光在一人一犬之见转动,也不知是在说谁,韶华烟视。

只道:“居安思危,有人只能护你一时,好好想想你的主人到底是谁。”

一一果然乖觉,一下子立起身来。

左脚一瘸,又陡然无力的倒下去。

她又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哀鸣,似十分愤怒夹杂着五分无能。

一一确实不是聋犬,而是只瘸犬。

拓跋宏因此大笑。

那时的韶华比如今略胖些,两侧脸嘟嘟的,白玉一般酥润。

烟视时眼神微眯,一划而过,足显媚态。

一一由她抱大,略有几分像她。

在他少时习完黄赤之道的绮梦里,一一总是步态矫健,跑过来让他抱。

他将她抱在怀里,腾出一只手来替她顺毛。

一一竟也学会烟视,眼神在他脸上一划而过。

等再回过头来,却变成了韶华的样子。

拓跋宏晚归,携韶华去往邺城,邺城有行宫,仍有宫殿正在修缮。

道武帝当年建设平城宫,便以中原都会为蓝本邺城主体系曹魏时所建,直到后燕时仍很繁华。

道武灭燕不久曾到此城,并对之深为惊叹,他“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

也正是后来他决心模仿邺城兴建平城以及畿内城邑的主要原因。(注7)

韶华换上了仿南人规制新制的服饰随拓跋宏驾马而行。

新制服饰的腰线较之南人衣饰略高,盖因方便北朝女子骑马打猎之需,又比原先的鲜卑袍服飘逸柔情。

出行在外时亦无需戴帽,使各式发髻,金碧饰物具能招摇过市,而非隐于黑高帽之中。

韶华很以为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