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江东风华录 > 第84章 84 兵择豫章

第84章 84 兵择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步翾被强灌药水,切齿痛苦地忍耐,却仍不禁翻身挣扎,那是浑身如万箭穿心般疼痛,更甚被囚于江夏大牢中的百般酷刑,孙权一路忍来,该是多么彻骨换胎。

体内毒素稍被压住后,孙权欲扶步翾起身入沙羡城,他却猝然蹙眉沉思,恳求道:“沙羡,不得久留。荆南叛军张羡病故群龙无首不足为惧,中原曹操被袁绍牵制,刘表正率大军西北而上,欲猛夺回江夏,望将军细斟酌!”

孙权凝神思忖,扶步翾在营帐中歇息,便只身赴往沙羡城中见孙策。

彼时孙策正与张昭落墨奏书,中言:

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行征西校尉步翾等同时俱进……

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奏书中的江夏、桂阳、零陵皆荆州领土,孙策并未拥有实际土地,乃是此前长沙太守张羡联合桂阳、零陵郡叛乱。孙策遂于征伐江夏之时遥授予于周瑜、吕范、程普。若朝廷承认,则名正言顺。

张昭收卷奏书,起身传令身旁亲信奉诏前去许都,并暗中与张纮取得联系,暗谋归途。

未过半刻,孙权赴来禀明步翾的疑虑,孙策微有迟疑,恰是时,太史慈遣兵归沙羡与孙策赴命,奉书信道:“折冲已查明,麻保贼大动,乃是刘表前军已至,不出十五日,定与将军会战于沙羡!望将军定夺。”

孙策速召开君臣大会,议此来日之计。

今太史慈引兵西至州陵,抵于麻保屯前,贼众气焰嚣张,以手挽著楼棼,斥候探包,刘表正收兵向东北,欲率荆州全力而征讨孙策。

折冲中郎将太史慈立于院辕车中,引弓而射,箭矢贯穿麻保楼兵手腕,使其牢牢钉在楼柱上,两方军马无不震惊,恰是趁楼兵惊恐之际,太史慈又连发数箭,其臂如猿姿如狼,吓得城楼兵士再不敢嚣张,略作匿退。

然刘表大军五万众将至,荆州水师威名震于华夏,料太史慈所领部曲五千绝无可能抵挡,孙策当即宣令:“传折冲速归!”

使者拱手而辞:“喏!”

江东四郡之兵,与荆州八郡雄厚水师相比,实力悬殊不言而喻。张昭当即建议孙策:“将军为今之计,当退兵而南入豫章,定其泛泛。”

秦松捋须反驳道:“今将军已占据江夏郡,枭尽黄祖大军,重伤其元气,当据荆州一郡并江东四郡,全力以抵刘表!”

周瑜则反驳道:“不妥,荆州实力雄厚,江东今时难尽取之。”

秦松打量周瑜功勋不著而孙策与他高官俸禄,素有怨言,便当即再驳之:“将军自入吴郡,所向披靡,从无败绩,今强敌黄祖已溃败,又如何会俱那区区刘表?”

周瑜立时支颐不语,不欲孙策帐下内斗,只得避其锋芒,不再多作论争,幸有吕范颔首而欣赏周瑜,与孙策拱手道:

“将军征战定据庐江至今尚无四月,庐江、江夏两郡之民异心难定,若与荆州刘表开战,则庐江、江夏定需大量兵马守备,否则,祸起内部,未可料也。”

秦松兀自瞥了吕范一眼,吕范军功甚著,堪为孙氏亲人,他毫无底气去反驳吕范,只默然不作语,两撇小胡子暗自发颤,久不能止。

张昭亦颔首道:“子衡所虑不无道理,将军,不若先退兵至庐江,再作打算。”

孙策会意而浅叹,他所倚重的三位大臣皆有此意向,便已无需再有多议,当即宣令:“传令三军,即日起退兵庐江。江夏诸城邑,尽可屠也!”

“喏!”众将朗声领命,皆知这一退是迫不得已,那便,破损江夏郡的实力,领其短期内再无实力回攻,或是为再度攻来而作准备。

帅令既下,诸部分散各线而归庐江,所至之城落,钱财军粮一应扫荡卷袭,城防兵刃器械,可掠者夺之,不可动者则毁之。官吏守将愿从江东则携归收编,逆则杀之。

短短七日间,江夏郡诸城皆元气大伤,城防危如累卵。沙羡一战及扫荡诸臣中,诸官吏战士被斩杀者、水师溺亡水中者,共三万余人。

江夏,再无防御之力。

十二日后,孙策引兵退至庐江郡寻阳县,下令三军稍作休养。

冬日将过,麻保屯中夜火佯似千军驻扎,一队游骑辗转州陵草木皆兵,阻拦州陵兵进速度,与此同时,太史慈率大部速归江东,赴寻阳与孙策相会。

寻阳城中,孙策恰与诸臣会宴,太史慈风尘仆仆归来,昂然拱手道:“慈有故友尚于刘使君麾下,往来私信,道是使君已身故。”

刘繇身死,孙策眸中已起吞并之心,但太史慈忠心赤胆,闻他唤刘繇仍为使君,便知需委婉几许,孙策起身邀太史慈入座,叹道:“昔刘使君曾怒斥孤替袁氏攻庐江,致陆康殒命,然,实为他识短见浅!孤之无奈,何人能懂。

先父自亡,旧部兵将数千人,尽被袁术扣押。孤志在立事,不得不委曲于袁术,宛转索求故兵。孤斡旋舍命,被其遣令攻庐江,时势紧迫,不得不为。

后袁术不遵臣节、僭越称帝,孤谏言劝之,皆不听。大丈夫以义为先,而术背天下之信义,孤立时离之,论心与迹,从无愧对任何人。”

倏而,孙策顿了顿,缓缓揽来暖炉上的酒壶,亲为太史慈而斟。

太史慈安静地听着,脑海里回想起当初随刘繇与孙策对战的场面,惨烈、溃败。他虽舍命护送刘繇逃亡,却仍不得重用,由是半道遁入丹阳群山,时至今日,他竟还念一丝君臣之情,究竟谁才堪为其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