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周瑜担忧,此番奔赴,孙策直接授予中郎将一职与他,实则有些高。
鲁肃面色不乐,拱手辞道:“肃之习武,意在自卫。肃不喜征战,惟愿筹谋天下安平。”
孙策暗里冷笑半声,与周瑜双眸一对,尽管周瑜尽力表示可用鲁肃,但孙策仍有他的思量。
鲁肃若想要成为幕僚出谋划策,那他得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如今空口无凭,孙策怎会随便用他,毕竟孙策身边已有张昭、虞翻、秦松、陈端等谋士。
最不缺谋士。
鲁肃见孙策默然思忖良久,尝试谏道:“古有苏秦张仪纵横捭阖,汉有张良邓禹运筹帷幄,肃愿为将军左膀右臂,划兵定计,安天下万民。”
“愿闻其详。”孙策轻捋虬髯,静静观察鲁肃。
周瑜与鲁肃对坐,更是仔细端凝着他,轻财重义可知他人品很好,但实际能力如何,周瑜也并没有把握。
鲁肃正襟而坐,拱手正色道:“今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收淮南,剿黄祖,伐刘表,以取扬、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即可渐规巴蜀。然后进图北方,止四海纷争、问九州之鼎,建号帝王,而创千秋之业。”
孙策周瑜相视而惊,如此言论,当以谋逆之罪诛九族!
但如今孙策坐领江东三郡,说他不想一窥天下,那是假话。只是孙策一直向天子称臣,毕恭毕敬,不敢露半点谋逆的苗头,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只待丰满羽翼,再图天下。
毕竟,如今江东三郡于整个九州而言,实在是太小。
不仅小,还很穷。
虽说江东百姓比之战乱中原百姓已是安平,但人口基数太弱,孙策如今三郡总兵力也才四五万人,马匹仅千余匹,战船、粮草、兵器皆难以与曹操、刘表、袁绍等人抗衡。此时谈“建号帝王”,着实狂妄又不切实际。
孙策微有愠色,冷声斥道:“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子敬可知,足以治卿死罪?”
见孙策怒威气凌,鲁肃并没有胆怯畏惧,反而将身子挺直,朗声回道:“肃之所言,岂非将军所想?”
孙策勉强笑道:“孤忠于汉室,卿休要污蔑。不过,子敬有定天下、安万民之心,可嘉也。着拜为门下循行,佐孤左右。”
鲁肃微皱眉,似是不愿,门下循行类似于门客,不主实事,孙策实则并不欲重用他。
但周瑜即刻朗声笑道:“如此甚好!届时,子敬能多与将军见面商榷,定是良计百出,如商鞅佐秦君,成就江东虎狼之师。”
商鞅总共去与秦孝公会谈三次,才打动秦孝公进行变法,鲁肃今日虽未能得孙策赏识,但不能就此定论,倒是明白周瑜的用心,于是答谢道:“多谢将军厚爱。”
孙策务实讲实际,步步为谋小心经营,鲁肃此言吹得天花乱坠,比之步翾直接以实际行动而谋,差得太多,他对这口空侃侃者,并无好感。
待鲁肃退去后,孙策与周瑜欢饮共榻。
“公瑾,此人狂妄浮夸,我不喜之。”孙策一饮而尽,很不痛快。
周瑜举觞敬孙策,豁然而饮,畅然笑道:“子敬此番谋略深远,难道不也是伯符的打算?”
“呵~可知我若要成此帝业,当需筹谋多少步、征战多少年?高瞻远瞩谁都会,但凡事,总归是要落到实际。”孙策举觞与周瑜碰杯,再度一饮而尽,恣意通透。
周瑜长叹一声,他明白孙策务实,不喜欢空谈,如今局面也是他一刀一枪打来、一步一谋运筹才成就至此,怎会和鲁肃空口高谈能共鸣?
周瑜不打算将这个话题谈下去,便转而说道:“听闻仲谋将与会稽山阴谢氏联姻?”
“此事,如你知也。”孙策斟酒满盏,一饮而尽。
周瑜凝神拦住孙策的空酒盏,道:“若儿告诉我,练师只是失踪,非为亡故,遣我问你,为何不等。”
孙策垂首沉默,周瑜已知答案:“我知,是为联姻稳固会稽势力,谢家女也好,孔家女也罢,是谁并不重要。可仲谋他心意有属,如此对他,实在残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难回头。我只能再为阿俨争取徐辛夷,这是我最后的坚持。”孙策推开周瑜的手,再度斟满酒,痛饮而尽。
“伯符……”周瑜再难阻止孙策,只见他一杯又一杯的酒入肠肚,惆怅难释怀。
若他足够强大,何须让弟弟去联姻,他知道步翾去荆州斡旋的目的,步翾急欲以军功立命,振兴步氏一族,才能让练师有足够的资格达成与孙氏联姻。
只可惜,时已错过。
孙策已暗中定下第九位中郎将,待步翾归来,定与他授此,周瑜和步翾,定是他着重提携的嫡系。
转瞬之际,时已建安三年冬月底,孙权迟迟未归来,联姻吉时将至,若是误时,恐被山阴谢氏认以轻视。
时间难再等,吴琼派孙俨和徐辛夷亲自去阳羡接孙权回吴县,但这两人也是迟迟不愿动身。
吴琼微怒之下,烦吕范亲自去请。
吕范:“?”
嗯,孙氏真不把他当外人。
确实,他如今这身份也确实算是不姓孙的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