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小伴读 > 第20章 栖羽阁

第20章 栖羽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也就在徐菀音昏迷的时日里,宫里来旨道:

“朕惟储教之重,关乎国本;王孙之训,系乎宗祧。

兹太子及诸王孙世子伴读生员之选已定,自即日起,诸生皆当勤勉向学,恪守礼仪,以副朕望。

特颁旨意,着令如下:

伴读生员原则上居于太学学馆,以便修习课业。若因事体所需,亦可入住主公府邸,但须与主公府上自行商定,不得违礼逾制。

伴读生员各归其位,万勿怠惰失仪,务须敦品励学,辅弼主公……”

又特对徐晚庭之事另有附言,道:

“镇国公世子宇文贽之伴读徐晚庭,因伤昏迷,朕心甚悯。特谕镇国公及世子宇文贽酌情商议。若府上便于照料,宜助其休养,唯以徐生康健为要。太医院可遣医官协理诊治,以资调护。”

那来宣旨的梁公公一张胖脸又白又嫩,几有亮光。他读完圣旨,还怕柳妈妈与若兮听不明白,特意给解释一番,道圣上这番话有三层意思:

一个是通知大伙儿,开学啦;

一个是跟大伙儿说点规矩,主要是伴读生员住哪儿的事儿。原则上是住太学学馆,若是双方均乐意,小伴读住进主公府上,也是可以的,不违礼逾制就成;

最后一个是圣上特意说给宇文世子和徐公子的,圣上体恤徐公子,亲自与镇国公及世子商量,望镇国公府能将徐公子接至府上照料,以便尽快康复就学。

说完这几层意思,梁公公一脸疼惜地凑过去看了看时昏时醒的小徐伴读,道:

“奴婢给徐公子请安,看徐公子这光景,奴婢好生心疼。好在那镇国公府上宇文老爷和宇文世子爷都是厚道愿接纳人的,徐公子此番移去国公府上,诸般条件必都是好的,”他抬眼又打量一番驿馆环境,撇了撇小嘴,“哪里是这驿馆能比?柳妈妈,你带小厮便赶紧收拾吧,若人手不够,奴婢亲自帮你来……”

说着便要动手的模样,慌的柳妈妈赶紧下跪道谢,一壁应了抓紧收拾,方把那热心肠的梁公公送出了门。

那梁公公离开不久,镇国公府便派人来了驿馆,不一刻工夫,便连人带东西打包带离驿馆,进了国公府。

柳妈妈坚持,道公子自昏迷到如今,一直是那唐名医诊治,已见起色。因恐同行相斥,不便若圣旨里所说,要延请宫中太医前来协诊。

宇文贽与父亲听柳妈妈所言,甚以为是。想来那民间名医,必是忌惮宫中太医,若宫里太医出手,恐那唐名医会直接撂了挑子也未可知。因此便随了那柳妈妈去,通知门房,为那唐名医来复诊打开方便之门。

话说徐菀音在浑浑噩噩中被挪了地方,到了镇国公府专门替她安排的住所,又多派了人手服侍,柳妈妈得以放开手脚替自家小姐滋补调养,竟是见得徐菀音一日快似一日地恢复。

搬到宇文府不过三日,父亲徐渭便寻了来。

原来徐渭先前为了避嫌,又有诸多思量,并未亲自送女儿入京城。后来想想终是不放心,还是跟了过来,却恰遇到她出事。

先前徐家田庄换了主家那事,徐菀音提笔写了家书寄回岭南郁林。而徐父离家上京之日,家书尚且未至,因此他并不知此事。

待徐渭抵京,径自去往田庄时,方知此刻的徐家田庄已改姓了宇文,令得徐家老爷好生气闷。

因徐渭与那镇国公爷宇文璧,在覆朝之战的那几年里,真真有过好些回合的拉扯与相互制衡。新朝建立后,两方都有隐退之意,一个远避岭南,一个自毁双目领了个闲封,本欲此生不复来往。

哪知竟被皇帝李卓的择选伴读令,将两家子女拉拢到了一处。

徐渭得知女儿成了镇国公府世子宇文贽的伴读,现下已搬入国公府养伤时,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递帖子上门求见。

他心下实在惴惴,担心女儿的身份被宇文家发现,那可是欺君之罪。

想起过往,他与那宇文璧间你来我往,可谓是围绕欺“君”之罪做尽了文章。

徐渭与宇文璧皆出身前朝军旅,徐渭官至征西大将军,统领西北边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播;而宇文璧仅为五品参将,虽骁勇善战,却始终未能跻身核心将领之列。

徐渭为人刚正,治军严苛;宇文璧也是心高气傲。二人虽同在一朝为将,却鲜少合作,甚至因军务调度多有争执,素有积怨。

李卓起兵反叛时,宇文璧毫不犹豫投效。他本就对前朝腐朽不满,加之李卓许诺重用,便率亲信部众归附,成为李卓麾下先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