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市是一座海边城市。
高铁抵达绿洲市,没来得及去酒店办入住,丁依就直接拎着行李箱,打车前往郊区的绿洲影视基地——《重启顶流时代》的录影棚所在地。
一走进节目组租的7号棚,丁依就闻到一股令人不适的装修气味,她皱着眉,下意识捂住鼻子。
主舞台还没正式交台,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穿梭来去,四处尘土飞扬,很难想象没几天后,这里就要正式开始舞台录制。
丁依也要去后台的制片办公室领一个黄色安全帽 。这几天她要在搭建中的场馆里穿梭,安全帽必不可少。
每一次来到新的录影棚,就像刷出一张新迷宫地图。丁依沿着环形后台走了整整一圈,都没找到制片办公室。
正好几位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经过,丁依赶紧上前问路。
对方指明方向,丁依道过谢,转头想往正确的方向走去。突然听到包里“嘀铃铃”——有电话来了。
丁依今天背着一个帆布包,包的外侧还挂了个铃铛挂饰。
她伸手想从帆布包里掏手机。
手还没伸进去,她的帆布包居然先自己“动”了一下。
啪!丁依一把按住“帆布包”。
她抬起眼,见那几个工人的背影已经走远,才松开了手。她从外面揉了揉“帆布包”以作安抚,然后捂住包口,小心翼翼地从旁边伸进去一个小缝,把手机拿了出来。
来电人是光明公寓的物业。
丁依一看是他,就猜他又把自己家和隔壁2号楼的502室弄混了。
果然,一接起电话,对方就急吼吼道:“于先生,您家502室又漏水了!”
丁依道:“您又打错电话了,我家是1号楼那家502室。”
物业这才惊觉,匆忙道歉:“不好意思丁小姐!”然后直接挂了。
自从那天的乌龙,物业又给丁依打错过两次电话,每次都是因为隔壁2号楼的502室,搞得丁依都有点好奇——那家人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居然能比自己家出的状况还密集。
放下手机,丁依用手臂轻轻捂住帆布包包口,准备按照刚刚几位工人师傅的指路,继续寻找制片办公室。
突然,迎面转出了另一位戴着黄色安全帽的中年男子。
他脸上长着圆圆的蒜头鼻,长相十分朴实,眼神中不知为何一股惶然,让丁依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他一身皱皱巴巴的黑色教练外套,外套和黑裤子上都沾着不少发白的建筑尘灰,看来也是一位施工队的工人师傅。
丁依继续往前走,正要和这位师傅擦肩而过时,却听到一声“你好”——
这位工人师傅把丁依拦了下来:“你好,小姑娘,请问你知道节目组的制片办公室在哪里吗?”
丁依有些诧异:“不好意思,我也是刚来的,我也在找制片办公室。不过我刚问了您同事,不应该在您来的这个方向吗?”
听到丁依的话,这位工人师傅表情瞬间茫然起来:“我同事?你问了我同事?”
见他陷入卡机状态,丁依答道:“对,您同事说就是那边,所以您过来的路上,没见着制片办公室?”她指了指他的身后。
师傅脸上茫然依旧:“我同事是谁?没啊,我都转了不知道多少圈了。”他的手下意识地往衣服上搓了搓,丁依注意到,他正好搓到一块沾了白灰的位置。
见丁依也不知道,他开口道:“不好意思啊小姑娘,谢谢你,那我还是打电话问问我同事吧。”
丁依摆摆手,道了声“不用客气”就继续迈步往前。她还是准备按照前面那拨师傅指的方向试试看。
这时,丁依的手机又响了,看到来电显示“老杨”,丁依接起了电话:“杨老师,您到录影棚了吗?”
“嗯嗯,我到录影棚了,不过你说的这个制片办公室,我怎么没找到啊?”电话里,老杨问道。
丁依听出不对。她举着手机,停下脚步,转过身,回头看去。
她身后,刚刚那位“工人师傅”还站在原地,也正举着手机,对着听筒十分惶然地连声询问:“喂?小丁?你听得到吗?喂?小丁?”
丁依抬了抬眉毛,在连续不断的“喂?小丁?”声中,走到了这位“工人师傅”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见他转头,丁依礼貌地冲他点了个头:“杨老师您好,我就是小丁”。
老杨看着她,眼中满是茫然,半天才反应过来:
“哎哟,这场乌龙闹的。”
和老杨碰头后,丁依又问了两拨路人,才终于摸到制片办公室的正确地址。
丁依领了安全帽,值班制片拿出一张登记表,让丁依登记。
一旁的老杨看到后,问道:“我头上这个安全帽是路上遇到的人塞给我的,我也需要登记吗?”
丁依看了老杨一眼。他身上会弄一身灰,应该是误入了正在搭建中的主舞台区域,不戴安全帽待在施工区属于违规,估计哪位施工队的师傅看不下去,随手把这顶安全帽塞给了他。
“没事,老师你拿着吧,给你帽子那人应该登记了的。”制片回答了老杨的疑问。
除了安全帽,丁依还要领录像现场的专用工作证。
不仅是她自己的工作证,包括老杨在内,所有丁依负责对接的外部团队工作证,按照规矩,都要由她领取。
值班制片对着几张表,边念边找工作证:“……《华服之下》纪录片,杨光江,虞仁甄……定妆照团队,王宏生,钟欣怡,陈静仪……时尚杂志团队,赵林,洪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