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阳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太子既然想利用白若兰对付我,那我们便从他的动机入手。他之所以针对我,无非是忌惮我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怕我威胁到他的太子之位。”
柳瑶眼睛一亮,“王爷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皇上面前表明无意争夺太子之位,让太子消除顾虑?”李沁阳摇头,“这还不够,太子生性多疑,即便我们表明态度,他也未必会信。我们还需找到他的把柄,让他自顾不暇,不敢再轻易对我们出手。”
于是,李沁阳和柳瑶开始暗中部署。李沁阳凭借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安排可靠之人留意太子的动向,尤其是他与朝中大臣的往来。而柳瑶则利用王府的一些旧关系,收集关于太子过往行为的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原来,太子暗中与几个边境的富商勾结,通过走私稀缺物资谋取暴利,而这些物资本应用于边境的军事防御。李沁阳得知此事后,深知这是一个可以制衡太子的关键把柄。
然而,在收集确凿证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阻碍。太子行事谨慎,每次交易都安排得极为隐秘,相关人员也都被他威逼利诱,守口如瓶。但李沁阳并未气馁,他与柳瑶继续寻找突破口。
另一边,白若兰在丞相府中,面对太子越来越频繁的催促和质问,压力与日俱增。她按照李沁阳之前的嘱咐,尽量拖延时间,但心中也愈发焦虑,不知李沁阳那边是否有进展。
就在局势陷入胶着之时,李沁阳的一位亲信终于传来消息,他们找到了太子走私的确凿证据——一份详细记录交易往来的账本,以及几个关键证人的口供。李沁阳看着手中的证据,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这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接下来如何将这些证据呈递给皇上,并且让皇上相信,将成为重中之重。
李沁阳深知,将证据呈递给皇上这一步必须慎之又慎。若稍有差池,不仅无法扳倒太子,反而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与柳瑶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先将证据整理成册,确保条理清晰、铁证如山,然后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面见皇上。
几日后,恰逢皇上召集众皇子商议边境事务。李沁阳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在朝堂上,众人就边境防御的物资调配各抒己见时,李沁阳适时出列,神情严肃地向皇上禀明:“父皇,儿臣近日发现一些关乎边境安危与朝堂纲纪的要事,恳请父皇屏退左右,容儿臣详细奏明。”
皇上见李沁阳如此郑重,心中不禁一凛,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待殿内只剩父子二人,李沁阳赶忙将太子暗中勾结富商走私稀缺物资,致使边境防御物资短缺的证据呈上。皇上翻阅着证据,脸色越来越阴沉,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逆子!竟做出这等祸国殃民之事!”
李沁阳赶忙跪地,说道:“父皇息怒,儿臣也是偶然得知此事,深知兹事体大,不敢隐瞒,还望父皇明察。”皇上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说道:“阳儿,此事你办得对。只是太子做出这等事,朕定要严惩不贷。但此事关乎皇家颜面,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声张。”
李沁阳领命后退出大殿。而皇上则陷入了沉思,如何处置太子,既能维护皇家威严,又能平息此事带来的恶劣影响,成了他亟待解决的难题。
另一边,太子李丹阳察觉到近日气氛有些异样,心中隐隐不安。他开始加紧对白若兰的逼迫,试图尽快完成提亲之事,以此来打乱李沁阳的节奏。白若兰在丞相府如坐针毡,她不知道李沁阳那边进展如何,只觉得压力如泰山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就在白若兰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李沁阳暗中派人给她送来了消息,告知她太子的恶行已被皇上知晓,让她再坚持几日,切勿答应太子的提亲。白若兰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稍安,又重新鼓起勇气应对太子。
白若兰以让自己考虑为由,暂且应付着太子李丹阳。太子虽心中焦急,但也不好强行逼迫,只能时不时派人来催促,言语间已隐隐透出不耐。白若兰表面上依旧温婉应对,内心却在焦急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而另一边,皇上在得知太子李丹阳勾结富商走私稀缺物资,致使边境防御物资短缺的恶行后,经过几日深思熟虑,决定不再姑息。他暗中安排了得力人手,趁太子毫无防备之时,一举将其拿下。
太子李丹阳正在府中与幕僚商议着如何尽快让白若兰就范,同时进一步谋划诬陷李沁阳的计策,却不料一群如狼似虎的禁卫军突然闯入。太子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便被禁卫军牢牢控制住。他又惊又怒,大声呵斥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可知本太子乃国之储君,谁敢对本太子无礼!”
带队的将领面无表情地宣读皇上旨意:“太子李丹阳,涉嫌勾结富商走私稀缺物资,危害边境安危,犯下不可饶恕之罪。皇上有令,即刻将其拿下,听候发落。”太子听闻,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恶行竟这么快就被皇上知晓,且皇上竟如此果断地对自己动手。
消息很快传开,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猜测皇上将如何处置太子,整个宫廷都被一股紧张的气氛所笼罩。李沁阳得知太子已被皇上拿下,心中稍感宽慰,但他深知,此事还未彻底平息。太子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这些人必定不会坐视太子倒台,定会想方设法营救太子,或对自己展开报复。
柳瑶见李沁阳神色凝重,轻声安慰道:“王爷,太子既已被抓,咱们也算暂时取得了胜利。只是往后还需更加小心,提防太子党羽的反扑。”李沁阳点头,说道:“夫人所言极是。此次虽成功揭露太子恶行,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果不其然,太子的一些心腹党羽开始暗中活动。他们或是在朝堂上为太子求情,试图减轻太子的罪责;或是私下里谋划着如何营救太子出狱。甚至还有人放出风声,称李沁阳是故意陷害太子,企图扰乱视听。
面对这些情况,李沁阳与柳瑶商议后,决定主动出击。李沁阳联合一些正直的大臣,在朝堂上列举太子更多的罪行,让众人看清太子的真面目,同时也向皇上表明,必须严惩太子,以正朝纲。而柳瑶则在幕后,通过王府的人脉关系,密切关注着太子党羽的一举一动,及时将消息传递给李沁阳,以便他做出应对之策。
白若兰得知太子被抓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她深知,若不是李沁阳出手相助,自己恐怕早已陷入太子的阴谋之中。对李沁阳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同时也暗暗决定,若有机会,定要报答李沁阳的这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