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诸葛真这么一说,也有了些思路,不过,还想要知道诸葛真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已经有了想法,还就是灵光一闪,随口一说而已,因此便笑着说道:“你这都是孩子话,主公麾下兵马是要四方征战的,这四散到乡里,算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真却是不以为然:“玄德公是长者,听闻麾下许多人很早就跟从玄德公,如今年岁也不小了,难道能一直在军中吗?这些人跟着玄德公从中原到益州,总不至于就是为了在军中待一辈子的。不如将他们分到各处,做个亭长什么的,他们都是玄德公的人,总不能都跟那些人勾结起来吧!”
诸葛亮更觉得有意思起来,便逗弄道:“那原本那些亭长三老怎么办?他们能乐意?”
诸葛真却是撇了撇嘴:“阿父不是说如今驿亭就是用来传信嘛,那就还留着好了,再编个官职出来,比如说什么保长啊,里长什么的,不就行了!”
诸葛亮听着,不免哈哈大笑起来,不错,既然原本的桌子上已经没座位了,又不好直接掀桌子,那不如另起炉灶。他欣赏地看着自家女儿,虽说想得依旧有些简单,但思路却是对的,寻常人,如何能想到这样釜底抽薪的主意,果然不愧是自家的女儿!
诸葛乔在一边愈发沮丧起来,看父亲大人的样子,妹妹的想法很有可行性,自己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诸葛亮这会儿心情正好,或者说正激情澎湃,恨不得立刻去书房整理一下条陈,明儿个汇报给刘备。没错,益州这边的上层很多都被本地士族垄断了,但底层却大有作为刘备仁厚,当初荆州战乱,死伤无数,当时许多伤残还有战死的士卒家人都得到了抚恤,就是将荆州的无主土地分给了这些人。
入川之战中,同样死伤不少,只是这边能分配的土地却是不多,赏赐那些有名有姓的功臣尚且不够,何况下头的士卒。刘备仁厚,只能是赏赐钱粮,但是钱粮吃掉用完也就没了,刘备总不能养这些人一辈子,那么,叫这些人去基层就是个很好的选择。至于俸禄也很简单,地方上其实按道理是有公田的,这些或许已经被侵吞了,但名义上还在,到时候可以想点办法叫那些侵吞公田的人将地吐出来,这些公田的产出,就可以用来供养这些人。
到时候,叫这些人管着榨油作坊,规定好给百姓榨油收取的报酬就行。至于他们私底下想要涨价,呵呵,十里一亭,涨了价人家不会多走个几里路去别处吗?普通人的时间和劳动力是不值钱的,为了少花点代价,他们并不在乎多走几步。若是这些人互相勾结起来,那么,那些被夺走了财路的原本的亭长三老们,难道都是瞎子?
反正就是大家互相监督,谁干得好就谁干,干不好,不仅要滚蛋,还得追究责任。
诸葛乔的情绪诸葛亮没意识到,黄月英却意识到了,没办法,她考虑的是将来女儿出嫁,有的事情还得诸葛乔帮着女儿撑腰,因此,素来对诸葛乔极为周到,如今见嗣子沉默模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担心越说越错,她又不忍心为了维护嗣子的自尊心,逼着亲女儿藏愚守拙,老老实实做个寻常女子。她自己当年在闺中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孩子,本来就头发发黄,还总是在外头琢磨各种技巧物件,晒得跟小子一般,貌丑的名声连乡里老农都知道,换做是寻常女子,早就受不了屈服,老老实实做寻常意义上的仕女了,可她又何曾在乎过这些。甚至,若非嫁的是愿意欣赏她的诸葛亮,她甚至宁愿跟丈夫析产别居,自个过自个的日子去!作为黄承彦的女儿,这点子自主权还是可以的。
当然,她母亲对于她这样惊世骇俗的想法肯定是不认同的,但对于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其实心里一直藏着有些惊世骇俗的想法。女子不嫁难免受世道人情苛责,但是其实还是有折中的想法的,比如说,找个命不久矣的病秧子,定下亲事之后,最好在婚礼前对方就死了,然后就可以以女儿对那个没怎么见过面的男人情深义重为由,让女儿不再嫁了。
总之,黄月英是个很拎得清的人,嗣子再好,在她心里也越不过亲女儿去。无非就是出于一点责任心,黄月英还是岔开了话题,笑道:“你这丫头,才知道多少事情,就知道想当然!”
诸葛真却是不服气,说道:“我总是待在家里不出门,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啊,回头我多出去看看,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黄月英掩口笑道:“想要出去看看,等你再大一些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