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笔的红色指示灯在昏暗的公寓里格外醒目,徐暖第三次深吸一口气,将嘴唇贴近麦克风。
"您好,我是徐暖..."
话音未落,她已经懊恼地按下删除键。
来首尔已经两周了,这句简单的自我介绍还是说得磕磕绊绊。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窗,节奏杂乱无章,仿佛也在嘲笑她不够标准的韩语发音。
徐暖将录音笔重重放在书桌上,金属外壳与木质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隐隐的胀痛。桌上摊开的《韩语发音进阶指南》已经被翻得卷边,旁边是从国内带来的配音剧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红色批注。
作为上海声韵工作室最年轻的配音演员,这次能获得中韩文化交流项目的名额实属不易,但现实中的语言障碍比她想象中严重得多。
"叮——"手机提示音划破寂静。徐暖划开屏幕,是声乐课教授金敏秀发来的邮件,提醒她明天上午十点有录音设备操作课程。
徐暖这才注意到时间已经指向晚上九点半,从下午三点开始,她就一直沉浸在这该死的发音练习中,连晚饭都忘了吃。
冰箱门发出抗议般的吱呀声,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下半盒泡菜和三个孤零零的鸡蛋。
徐暖叹了口气,白色雾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又消散。
她抓起挂在门后的米色风衣和折叠伞,顺手将录音笔塞进口袋——这是她的职业习惯,随时准备记录生活中有趣的声音素材。
雨中的首尔被霓虹灯染成迷离的彩色。徐暖撑开黑色长柄伞,雨水顺着伞骨汇聚成细流,在她脚边形成小小的水洼。弘大街头人潮涌动,耳边充斥着陌生的语言和笑声,让她感到一阵恍惚。
便利店的自动门"唰"地打开,她买了金枪鱼三角饭团和香蕉牛奶,店员微笑着说了句什么,她只能尴尬地点头,喉咙发紧,那句练习了无数遍的"谢谢"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回到公寓,徐暖盘腿坐在地板上,一边机械地咀嚼着饭团,一边翻看明天课程的资料。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妈妈发来的微信:"暖暖,吃饭了吗?首尔降温了,记得多穿衣服,别感冒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徐暖鼻子一酸。她飞快地打字回复:"吃过了,这边一切都好,教授和同学都很照顾我。"点击发送后,她盯着手中剩下的半个饭团,突然没了胃口。
来韩国前,她以为自己做好了万全准备——专业成绩年级第一,韩语TOPIK6级,甚至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研究韩国配音行业的资料。但真正置身于此,那种文化隔阂和孤独感还是如潮水般涌来,让她措手不及。
"明天会更好的。"徐暖对着空荡荡的公寓轻声说,这是她这两周来每天睡前的固定仪式。
她打开录音笔,录下这句话,然后按下播放键。录音笔里传出的声音陌生得让她心惊——疲惫、犹豫,完全不像那个被业内誉为"百变声线"的配音演员。
第二天清晨,阳光出人意料地穿透云层。
徐暖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学校,录音室的门锁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她小心翼翼地推门而入。这是她第一次接触韩国顶尖的录音设备,控制台上密密麻麻的按钮让她眼花缭乱。
"徐同学。"金敏秀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
这位六十多岁的女士是韩国配音界的泰斗,曾为多部国际获奖影片担任配音导演。"我们先测试你的基础音域和发音准确度。"
徐暖紧张地戴上专业监听耳机,耳罩将外界声音完全隔绝,她甚至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录音室里冷气开得很足,但她手心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徐暖按照指示朗读韩语台词,第一段是欢快的冰淇淋广告,第二段是爱情电影中痛失所爱的独白。
"你的音色很美,"金教授听完后评价道,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控制台,"但韩语的韵律感不够。韩国观众对声音的敏感度很高,细微的发音差异都会影响情感传达。"
她调出波形图,指着几处峰值,"这里,还有这里,你的爆破音太重了。韩语是'松紧音'体系,不是中文的'送气不送气'区别。"
课程结束后,徐暖婉拒了同学们去吃午饭的邀请,独自留在录音室反复练习。直到管理员来提醒关门,她才意识到已经过了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