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高高地举着移动式终端,又绕了那幢建筑物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角度。
“你在干什么?”
一个陌生的声音打断了景园的动作。她条件反射般地抬起头,眼前站着一个穿着连身工作服,留着满脸络腮胡,年纪偏大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把扫帚,脸上写满了不悦的表情。
景园猜测他应该是这所博物馆的管理员,于是努力作出一副诚恳的表情和语气回答道:“您好,我是来这里参加夏季学期课程的学生,不小心迷路了就来到这里。”
“哦,是从二十区来的?”男人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些许。
“您是怎么知道的?”景园暗自松了一口气,问道。
“我是这间博物馆的管理员,跟你们住的那间旅馆的老板算是朋友吧,前几天一起喝酒的时候他提了一句。”他的脸上露出戏谑的笑容,“漫长的夏季,也就只有现在这段时间生意会有所起色。”
景园想起刚才在旅馆办理入住的时候,虽然整个房间布置整洁,窗明几净,但还是能感觉到长久无人使用。
她在心里悄悄赞同管理员大叔的看法。
“你来得不巧,这里一个月之前已经闭馆了。”大叔继续说道,“展品还没来得及搬走,所以我一个人还留在这里守着这个烂摊子。”
“一个月前?”景园不由感到奇怪,白梨说过这里大约十年前就已经闭馆了,难道是她记错了?又或者是自己找错了地方。
“不过,如果你一定要进去参观,也不是不行。”大叔放下手中的清扫工具,出声打断了景园的思考。
景园条件反射般地点了点头,这时,耳畔再次传来了熟悉又陌生的鸟儿鸣叫声。
踏进室内,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博物馆的平面指示图,它印证了景园刚才在外围的观察和推测,这间博物馆并不大,只有三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十七区的建立史、战后种植业的兴衰以及与人造行星相关的历史。
白梨大概是弄错了,又或许是博物馆曾经重新开过,景园心想,十年前,第一颗人造行星“钟摆”甚至还没有开始建设,怎么会展出关于人造行星的内容呢?
“不好意思,我只是个事务员,没办法给你解说。”大叔调侃道,“你自己慢慢看,走的时候到门口的管理室叫我一声就行。”
景园道了谢,管理员大叔摆摆手,转身离开了展馆。
关于十七区的建立史,景园在历史教科书上读过大概。在地理位置上,十七区处于北部大陆最南端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则以丘陵夹杂着平原为主,物种丰富,农业兴盛。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是历史教科书上的记载了。
自从第二颗人造行星“凤庭”投入实际使用,令十七区引以为豪的栽培技术,连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通通前往了“新世界”,据说是因为太空低重力环境更适宜植物的培育和改良。
留下的,只有日渐荒芜的平地,以及逐渐恢复野生森林植被的山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伴随着农业的衰退,旅游业倒是兴盛起来。
景园走进第二个展厅,旅游业兴盛的原因就记载于此。
由于地形复杂,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和随之而来的大洪水都没有给这片丘陵地区造成很大的损失,很多古老的建筑和风俗得以保存下来。
景园出生成长的二十区则正好相反,在战争中夷为平地的旧日街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现在人们所知道的关于二十区过去的只言片语,恰好是保留在十七区的历史文献之中。
除了古建筑和文物之外,以“丰收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只不过这些节日大多集中于秋冬两季,因此现在正逢旅游淡季。
难怪刚才管理员大叔会说旅馆的生意因为夏季学期的学生们的到来才有所起色。
第三个展厅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展出的内容是与人造行星相关的东西。核心舱、穿梭机和重力控制装置,这些词汇曾经在父母口中反复出现,但景园并未将它们放在心上。
而且她之前从未听父母说起过,原来最早计划建造人造行星发射场的地方,并非现在大家所知道的二十九区,而是这里——十七区。
发射场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位置、交通便利性和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另外还有水源和建筑材料的获取难度。
与二十九区相比,十七区的优势在于纬度更低,发射所需的能源消耗也更小,因此成为了发射计划的首选场地。
但不知为什么,最终成为发射场的却不是这里。
景园在这个小小的展厅里找到了答案。
还是因为历史和传统,人们担心人造行星发射所产生的震动和污染物会损害十七区那些好不容易逃过天灾人祸的文物和建筑,于是便放弃了这片土地。
为了给地球保全一个完整的记忆。
“这个博物馆怎么样?”一个声音打断了景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