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景园之所以深夜冒险潜入废弃物品回收站,是为了找到能够给通信终端运行提供能量的压缩电源。这种使用危险的蒂格粒子作为绝缘体的高功率电池不是可以摆在商店里随意出售的,哪怕景园通过穿梭机港熟人那边的特殊管道也无法获取。
景园尝试过网购等手段,然而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电池都无法发挥作用,白白浪费了充电器的电能。
于是她就盯上了家附近那个安保系统形同虚设的回收站。
据可靠消息,今天会有一批穿梭机上使用超限的仪器设备被运到那里,这其中大概率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结果正如景园所料。
她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个泛着诡异光芒的金属块正是完成通信终端的最后一块拼图。
景园把电池放进了电源槽,幸运的是,电池电量还剩一大半。
她一边暗自吐槽穿梭机设备维护人员的浪费行为,一边按下启动按钮,转动调频旋钮。
伴随着显示器上的数值波动,嘈杂的声音也从耳机中传来。景园皱着眉头慢慢调试着,直到耳机中传来轻轻的“滴”一声。
世界一片安静。
她知道线路接通了。
此时,景园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
她无法确定线路那一头是哪里。
头顶上的星空中运行着四颗人造行星,分别名叫“钟摆”、“凤庭”、“霜天”和“眠沙”,它们共用着一个绕日轨道,彼此之间的距离比地球与月球之间还要接近。
通常每个亚光速通信终端都有唯一的一个识别码,如果需要与人造行星上的某个人联系,必须知道对方持有的终端识别码。
但景园只知道两个识别码,一个是穿梭机港的联络用终端,另一个在“霜天”的通信站。她虽然成功地将信号发射方向锁定在人造行星的运行轨道上,却完全不知道对方是谁。
怎么办,景园有些焦虑。她迫切地想验证自己的“新发明”是否成功,却又不敢开口,万一对方问起自己的识别码,该如何回答?万一对方知道自己持有非法设备,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地球自治会通信管理局?如果事情真的到了这地步,暂且不论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至少摆在面前的这个盒子肯定是保不住了。
明明这个房间的控温设备在勤勤恳恳地制造冷气,景园的额头依然沁出了汗珠。
线路那头没有传来任何声音。
景园翻看着手中的参考资料,刚才那一声“滴”确实应该是接通的信号。亚光速通信终端的语音通信并没有自动接通的功能,那么一定是有人按下了通话按钮。
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出声,对方也暂时搞不清楚状况,所以没有应答。
景园悄悄送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书本,书页里面夹杂的小册子掉在了地板上,发出不轻不重的声响,吓了她一跳。
线路那头应该没有听到吧,这么想着,她捡起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泛黄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四十六号通信码入门》几个字。
景园也不知道祖父的书柜上为什么会有这种被写进历史教科书的古典通信编码,虽然他曾经在穿梭机港工作过,但目前能够读懂这种编码的人屈指可数。
四十六号通信码是一种曾经普遍被用于亚光速通信的语义编码系统,共256个编码,每个编码代表一组词汇,可任意组合。
语义编码系统的优点是极度压缩信息量,同时缺点是因为极度压缩导致解码不稳定,如果不是专业通信员,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解码方式。
景园翻着这本小册子,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主意。
幸运的是,四十六号通信码的编码比解码要容易多了,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并非能够轻易掌握的一门技术。
第二天,景园把小册子藏在电子教科书后面,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编好了一段读起来有些混乱的信息:
“我的名字叫景园,来自地球二十区,我只是一个业余的通信爱好者,如果您收到了这条信息,请不要告知通信管理局。作为回报,我会告诉你我所知道的此刻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您对此感兴趣,请开启语音通信功能,并说出您的名字。”
景园把写好的编码夹在小册子里面,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
之所以使用四十六号通信码,是因为她觉得人造行星上的人们更有可能读懂这种编码的含义,毕竟那里的人早期也曾使用四十六号通信码与地球之间传递信息。
能够读懂这段话的人,应该会理解自己的想法,不至于去通信管理局举报自己。
而对于这种编码一窍不通的人们,只会认为这些数字是信号干扰产生的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