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出门,大太监就低声启奏:“圣上,英国公卫国公在延英殿候着呢。”
“这几个老家伙,倒是心思玲珑。”
周启明笑骂了一声,便大步往延英殿走去。
贺济郑牧乍一看见圣上的面色,心里就有了底,不约而同地磕头道喜。
“恭喜圣上!”
周启明亦是毫不遮掩,大马金刀地往龙椅上坐下:“哈哈哈哈,确是喜事,皇后给朕生了一位皇子。既然你们都在,我正好还有一事想与你们商议。”
贺济开口:“请圣上直言。”
周启明轻描淡写地抛出一个炸弹:“朕想立这孩子为太子。”
贺济和郑牧都差点没站稳,捏紧了手中的象牙笏,震惊地抬头。
他们两个很清楚,圣上在这里提议此事,是希望他们能在群臣中领头赞同。但是让刚出生的孩子继承储君之位,就算是他们二人也有些无法接受。
郑牧站了出来尝试规劝:“太子乃一国储君,自古万万将没有刚出生的孩子为太子的道理,还请圣上三思。”
周启明没有要到他想要的答案,语气一沉:“朕意已决,明日朕会将此事拿到早朝上商议,你们回去吧。”
贺济他们知晓圣上之心已不可回转,只得暂且告退。
果然次日早朝,圣上宣布完宫中喜事后,就抛出了立太子一事。
“圣上鼎盛之年,为何要这么早立太子?”
“立幼子为太子一事,未有先例,恐伤国体!”
……
群臣议论纷纷,但终归都是阻止圣上有此想法。
周启明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依旧心有不悦。尊为天子,居然连立太子都要你们同意吗?
相持之下,草草结束了早朝,如此僵持了数日。
朝野内外议论纷纷,但让周启明没想到的是,竟然扰得久居深宫的太后出了面。
“我知你心里有了主意,他们不敢说的,我这个老婆子来说!生孩子容易立住难,这孩子八九岁以前都做不得数的!太子之位多有变动,对国事影响颇大!”
周启明知道母亲说的是什么意思,虽然现在他膝下有六个孩子,但在延义秦王时期,后院其实还有几个孩子在襁褓或三四岁时,因身体孱弱早早离世,其中还包括了英英和他的另一个孩子。
不过这话也就只有太后能和他说说了。若是大臣将这事捅了出来,岂不是在诅咒龙嗣?家里有几个脑袋敢这么说呢?
太后见大儿子沉默,心里有了底,又加了一层砝码:“谁会不怜爱自己的小儿呢,但孩子年幼,撑不起这么大的福气,你和启满之前都还有诨名呢!怎么你做了皇帝,反而不懂这层道理了呢?”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将周启明堵死了,他也得退后一步:“那就如太后所言,暂且不立太子。但这孩子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叫周永祚。”
经此一事,宫中内外都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圣上有意这孩子继承国祚。
建鼎四年,二皇子府总算修建完成,随之而来的就是二皇子的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