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八拿起铜角锁入中空石球内,发出敌袭的警报声。
守备军匆忙关起城门,所有人在猝不及防中迎来了扬着蓝色旗帜的吴军。
周永熙接到军情跨马直奔城门,已经依稀可见吴军前锋军人影。
虽然周永熙因为年仅十六,所以没被带上伐赵的队伍。
但他从小就在军营长大,能在主将军营听排兵布阵,还有一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队,之前更是领队打了赵军残队措手不及。
周永熙不知道吴军为何会知道城中空虚,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守住!
贺济大步流星的跑上城墙,看了一眼敌军,便跪请,
“当前不知吴军情况,还请少将军领军,带我们抵御外敌。”
周永熙握紧手中的长枪,吩咐下去:“裴义去打探敌情,其他人坚守城墙,万不可使吴军入城!”
“是!”守备军均已严阵以待。
眨眼间吴军已至城下叫阵,吴王乔英叡亲自领军,率四十万大军前来攻城。
黑压压的军队后,隐约能看见是数艘能容纳几千人的楼船巨舰停留在花江,这条往日里能带来商船的河流,今日竟为他们带来了恶贼。
船舰的桅杆上,蓝色的吴军旗帜随着寒风鼓动。
“周家小儿,没想到你父亲居然只留下你个黄毛小来守城。”
乔英叡在重重护卫中叫嚣道,“而今日我率百万大军前来攻城,不如趁早投降,我还能给你们周家留下一条血脉!”
周永熙哈哈大笑:“吴王年事已高,对付你,用不着我父王出面,有我就绰绰有余了。”
“是吗,我倒要看看你这你这延义城能守几天!”说罢,乔英叡便下令将士攻城。
周永熙下令让贺济在城内调度领士卒坚守城墙,而自己则伺机出城反杀,以攻代守。
城墙上不断有兵卒被乱箭射中,后面的士兵补上位置,防止吴军抓住空隙。
城墙上滚烫的血液泼下,被寒风冻成赫红的血冰,凝结着倒下后无法站起来的士兵。
天色渐暗,视野不明,吴军只得暂且安营扎寨。
等周永熙穿着浸透鲜血的甲胄回到议事厅,贺济裴义等几位谋士和将领已经在等他了。
裴义将出城打探到的消息道出:“吴军此次有备而来,人马约四十万上下,走水路避开了我们外侧的几座坚城,直指延义城。”
几人心里都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王爷出征一事是秘密行事,按理来说城中空虚一事不可能那么快传到吴王耳中,更何况对方倾巢而出的架势,似乎是有了很明确的消息来源。
大家面面相觑,尤其是之前的降将裴义处境尤为尴尬。
周永熙开口打断了死寂的气氛:“战事当前,诸位都是我和父王肝胆相照之人,我相信绝无背信弃义之辈。”
将领们心中稍稍放松了些,毕竟大敌当前,谁也不想再因为查叛,裹进无谓的争端里。
“贺先生,说一下城中情况吧。”周永熙扫了一眼大家的反应,随即转身让贺济开口。
贺济拿出城中布防图放在桌上,点了点守备营位置,沉声道:“城中守备营仅一万名士卒,加上之前因伤病在城中养伤的,也才一万四。”
一万四对四十万,不亚于蚍蜉撼树。
在场众人都是有战事经验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是没打过,但是在人数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没人能说自己能守住。
虽然室内染着炭火,但绝望的寒气似乎要从门外侵袭上来,将众人淹没,空气安静到窒息。
周永熙深吸一口气,阖了阖眼,
“我们不需要和他们硬碰硬,守住延义城,守到父王归来,我们就赢了。”
随后转头和众人安排道:“我们明天开始不再出城应战,也劳烦贺先生去查看城中粮草药物情况,裴义去核点擂具狼牙拍等装备。”
“有劳诸位,延义存亡依托于此了。”说罢,周永熙深鞠一躬。
裴义首先反应过来,他作为降将,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该受到怀疑,但是还得此重任,于是当即单膝跪地:“必不负将军所托!”
贺济也紧跟着反应过来,他之前仅仅把周永熙当成将军的儿子,但是刚刚他从周永熙身上看见了当初的秦王周启明,果断沉着,是全军的定海神针。
随即他也拜首道:“臣亦将不负将军所托。”
花江上游,祝家的商船带着刚从温乡载出的粮草缓慢的航行在这个寂静的深夜中。
天寒河面已经有了些薄冰,舵手小心翼翼的调整着方向,突然他看见远方似乎有些异常,思量之下进入船舱。
祝关正在看妹妹之前回给他的家书,正想塞回信封内,突然看见舵手进来。
“少爷,江上似乎有些异常”
祝关跟随舵手来到船头,两人仔细分辨着远处的情形。
祝关脸色大变:“停船,靠岸转陆路,让大家都起来。”
他认出了这是吴军的旗帜。
祝家商队的人没有惊动远处的军舰,悄悄在一处芦苇荡里停船,掩上船上货物,只带上马匹朝延义潜行而去。
天未亮时,他们就在周边探查,发现吴军死守在延义城外,奇怪的是城内居然一直没动静。
祝关很清楚秦军武德充沛,不至于打不过一支千里迢迢袭来的队伍,甚至闭门不出。
除非!城中守备空虚!
他猛然想起妹妹在家书里说一月前秦军克赵军大捷,还有手底下的人曾说孙家的船似乎往武丰方向去过。
冬日的寒意透过厚厚的外袍侵入他的体内,他手脚冰冷,几乎要感受不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