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揭月 > 第4章 欲行游江湖留诗意,尝机辩佛寺有禅音

第4章 欲行游江湖留诗意,尝机辩佛寺有禅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涣尘尴尬摇头,“姑娘以后可不要再称我‘仙人’了,我修为尚浅,这葫芦装不了太多东西,就是现在也只有这些雪鱼和一对双剑。”因双剑乃亲切如兄的远羡所赠,涣尘一时雀跃,“我储存物品还仰赖这实实在在的葫芦,我师父和师兄已是不需要借助这些、便能自由无束地在虚空中放物取物了。”

宝镜神思已远,未过多留意这后半段话,只想倘若将枕梦族放入那壶中天,彻底远离这尘世纠葛,才是真正拥有宁静呢。

东境人杰地灵,繁华小镇便如春日繁花般密集,宝镜要去往的枫杏镇也是其中之一。该镇一片兴隆繁盛之象,当中又以不窥园和甘竹寺最为出名。同为人头攒动,前者是世俗热闹,后者则流露出世外静谧。

紫烟袅袅,筝奏甘露之音;溪水潺潺,柳卷嫩绿之色。是非好似白云散,一雨吹销万里尘。音是真音,色乃实色,却是无音也无色;云是虚云,雨乃心雨,却是风卷白云舒,雨过青苔润。春日朦胧,枝条袅娜,木鱼声阵阵。柳树下,溪水边,隐见紫雾黄花和似青还缁相对而坐。是听禅?是机辩?是执耶?是空耶?是劫、又或是缘?

甘竹寺钟磬悠扬。一女子刚弹完一曲,正在甘竹寺后院听住持开启梵音。此女便是那紫雾黄花,住持则是那似青还缁。

都道甘竹寺有神僧一、妙僧六。神僧乃住持玉禅师,肉身成圣,法灯长明,后天不死。其法名玉净,俗名萧旃雪,人亦称玉栴雪,也有雪禅师之称。妙僧乃禅师六护法,即盲佛、聋佛、痈佛、哑佛、木佛和灵佛。禅师超脱五识六根,得清白梵行之相,眼见其人,必生膜拜之意;耳听其声,必有平心静气之效。故有见禅师一面更胜焚香祝祷十年之说。

且听他以耳顺之容发软糯之音,“自上次论禅,贫僧与檀越已有十数日未曾相见。听方才一曲,可知檀越技艺精湛,早在贫僧之上,哪怕与我那故友相较,亦是不遑多让。筝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起初,此曲似甘露、似梅花落而无声,然渐奏渐悲,生荒漠苍凉之感。檀越,何事不能忘怀?”

栴雪口中的檀越姓解名缘,她戴水滴型红珊瑚耳坠,着茵草色圆领,外罩一件烟紫色暖纱对襟长衫,穿的是柳黄彩蝶百迭裙。衣领处有枚不大不小的红蜜蜡石榴扣,袖口是浅黄色杏花绣样。戴着的是下绣银杏叶和白果的天青色轻纱长幕篱,尽掩其容。她轻轻拨弦发出一个单音,“禅师语及故友,百年光阴,可曾忆及往昔岁月?”

栴雪回道:“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事如云烟,只可目送其消散,不可握之于手心。故人寻仙而去,贫僧无可奈何亦不必奈何。正所谓曲终人散,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死生聚散本似花开花谢,无忘便无忆,一切只是寻常。”

“禅师太上忘情,应物而不累,泰山芥子皆做等量齐观。缘本罦罬鸟蝶,心浊如泥淖,身重如层巘,是看不破,更放不下。”青纱下的面庞倍增落寞,桃红见之也为其愁。

栴雪知解缘近几年常常怀念过去、忧虑未来,以至于少有及时之乐。外人皆道她有福,她却总有一股莫名的惆怅,为尚未发生之事提前忧伤,见春花开先喜后愁,为冬雪融且悲且虑。往往暂得一乐随后百忧攻心,不复从前的轻松洒脱。“施主可还记得贫僧为何替你取名为‘缘’?”

解缘漠然,只听禅师继续道:“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为缘。施主之诞生为因,蒙解氏夫妇收养之恩是缘,两者之合,随后光阴流转,有了此时此刻的解缘。天地万物莫不在这因缘相合中流转往复。柳絮纷飞,飘飘洒洒坠入溪水,何尝不是回归生它育它的大地?冰消雪融,化作水、化作云,来年未尝不再度变做雨、变做雪?神魔仙妖人鬼、鸟兽虫蚁草木,便在这天地的注视下各进其道,奔走于三界五行间和六道轮回中。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难改阴晴圆缺之叹。终究喜聚不喜散、贪生也怕死。自己不愿离去,更盼望所亲所爱也不要离去。”解缘面颊带泪,所忧者是一缕芳魂化青烟,所惧者是为雨为云今不知。

“施主情深,执念根种,难免自苦。”栴雪推想别人定难解此等心魔,必得靠她自身顿悟。

却听解缘出言道:“执念太重究竟是好是坏?为何修道之人皆要断情绝爱?”

禅师并不正面回答,“若修天地道,自然效法天地无情无私。”

“我想、抛却坏的虽然不易,但终归不及抛却好的难。修道之人断情绝爱正是要抛却他们心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事物,如此才是洗心炼道。当人舍弃心中最大的执念,便也可与天地参了。只是我乃俗子,并不愿抛却。”解缘叹道,“我也知世间无有完满,好比明月也是有圆有缺。”

栴雪又宽慰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圆缺只是表象,其实月亮一直好好地在那儿。”

解缘不解,连连发问:“若圆缺是表象,生死聚散可是表象?僧尼道俗之别也是表象?那为何禅师仍要居庙宇、着僧衣?人言:‘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可见禅师心中有佛,未能忘佛。佛心佛意何须借佛寺僧衣表现?是袈裟之上犹有道乎?”

“吾以心眼观,乃不知僧衣布衣有别,亦不懂绛红雪白之分;若以肉眼观,自是大千世界万般风貌,姹紫嫣红与白雪茫茫犹如云泥。袈裟非是袈裟,是名袈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缘,于意云何?”

“缘非是缘,是名缘。”解缘浅笑,“我生分别心,故认为佛寺佛衣与众不同,是我不懂本来无一物,所以心中有尘埃罢了。”禅师拈佛指微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我相谈一弹指顷,有万亿莲花,亦有百千浩劫。施主欲奏何曲?”

但见解缘自上而下滑过十余根琴弦,音律波动好似河流涓涓行,令人豁然开朗。禅师知解缘如往日一般、只是暂时放下心结,月余后定又来求见。不觉中,心内也生出一丝隐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