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精通苏绣、蜀绣等诸般针法,年岁三十以下,月钱三两起,按件计酬另算,优异者可授天衣坊独门双面绣技法。
二、女工若干
年十五至三十岁,手指灵巧,会针线,勤勉耐劳,月钱一两五钱,管两餐饭食,凡家世清白女子,皆可于每日辰时至午时,持保书至天衣阁应选。
告示旁还挂着几件精致的样品:一件百蝶穿花的披帛,一方暗藏金线的罗帕,皆是能工巧匠的手笔。路过的妇人女子无不驻足观望,交头接耳。不过半日,天衣阁门前便排起了长队,都是前来应选的良家女子。
柳卿卿择优录取了30名绣娘和50名女工,让彩霞安排他们培训上岗。
为保证天衣坊的新样式不会外泄,无论绣娘还有女工都不接触天衣坊新式衣服样式。绣娘他们只负责在指定位置绣规定的样式,新招的女工负责赶制李家的战袍和披风,为了保证质量,每件衣服有三道检查工序,衣服缝制粗糙,不合格的要扣当月月钱。
天衣坊有李安的干股和李家的军单,不愁生意。柳卿卿放手给四个丫鬟负责管理,对她们也是一个锻炼:彩霞跟随她多年,为人稳重、细心,又擅长衣饰搭配,负责统筹天衣坊整体经营,同时协助大师傅设计、更新衣服样式;朝雾安静沉稳,做事一丝不苟,最适合管理和培训绣娘女工,她对秀品和衣服要求严格,店里的绣娘女工对她比彩霞还要敬畏几分;紫烟精于计算和账目,她兼着天衣坊的账房工作;青霜年纪最小,来柳卿卿身边时间短,但她为人伶俐勤快,嘴巴甜,会看颜色,彩霞安排她在店里支应,小七是男子,负责进货和所有外联的事情。
随着柳卿卿走出岭南,在楚地,关中等地拓展天衣坊的步伐,身边女管理者渐渐不够用,她考虑再从岭南调出些囚牛堂的帮众和育幼堂、义善堂的伶俐女孩,充实各地天衣坊的管理层。还有帮中骨干也要抽调到楚地和蜀地进行锻炼,为了巴陵帮迈出岭南做准备。
柳卿卿看准商机,着手在天衣坊隔壁筹备开设"合浦玉容堂"。
关中气候干燥多风沙,女子肌肤多显粗糙,而用合浦珍珠精制的玉容膏,连李阀贵女李安都爱不释手,更遑论其他闺阁女子。
此物虽成本高达二十两,但售价却定位百两一盒,彩霞曾问柳卿卿,是否定价太高,柳卿卿却笑而不语,此膏出售对象是关中贵妇,100量银子一个月只要有效,根本不愁销路,且因她掌握合浦珍珠原料与秘方,不惧旁人仿制。
这一个月来,柳卿卿亲自带着寒露、惊蛰两个贴身侍女,监督侍卫们研磨珍珠。饶是这些习武之人臂力惊人,连日捣碾下来也个个手臂酸麻,最终才制成一百盒玉容膏。柳卿卿连忙让人回岭南带回新制的研磨模具,以备后用。又让人按古籍配方研制出洗头膏、洗面膏,定价十两银子一盒。
开业当日,李安特意邀来众多闺中密友捧场,自己更是一口气买下二十盒玉容膏。用玉容膏不过半月,她明显感觉肌肤愈发白皙细腻,索性又为母亲、祖母各备了几盒。
见李阀贵女如此推崇,其他夫人小姐纷纷效仿,百盒玉容膏不出十日便销售一空。
供不应求之下,玉容膏反倒成了岐州城贵妇圈中的稀罕物。那些抢先购得的夫人小姐们,逢人便夸自家肌肤如何变得白嫩;未能买到的,则日日遣人来玉容堂打探下一批何时到货。
柳卿卿由此悟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命侍卫分作三班轮值,求精不求快。李庆平闻言面色稍霁——想起上月没日没夜碾珍珠的苦差,至今臂膀还隐隐作痛,暗忖日后定要让犯错的侍卫都来体验这研磨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