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韬略 > 第12章 雪落长安

第12章 雪落长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陛下圣德,终得瑞雪降世。”舒妃盈盈行礼,“臣妾熬了一碗参汤,给陛下暖暖身子。”

“爱妃有心了。”皇帝只让人将参汤放至一旁,并未立即喝下。

舒妃神色掠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挂上了笑容,娇嗔道:“陛下,这参汤臣妾可是熬了好几个时辰呢……”

话音未落,皇帝便打断了她,“过来。”

舒妃心头一喜,她倚在皇帝的怀中,娇笑着贴着皇帝的身体。皇帝搂着她的腰,她便顺势送上自己的唇……

屋内气氛氤氲,舒妃神色迷离,可忽然,皇帝开口道:“爱妃回去吧。”

舒妃身形一僵,可不敢违逆皇帝,只好不甘愿地回宫了。

待舒妃离开后,皇帝拿起案上的参汤,却不着急自己喝,而是起身走到一旁。他捏着乐师的下颌,迫使他张开嘴巴,随即将参汤灌了下去。

乐师轻咳着,他伏身跪地,“谢陛下……赏赐。”

“过来。”皇帝转身回到榻上,居高临下道:“她刚才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做。”

…………

永顺三年,正月。

因各地瑞雪纷降,百姓感恩皇帝圣德,皇帝龙颜大悦,大肆封赏,后宫妃子均得宫绸百匹,金银若干,朝野官员上下均有赏赐。

除夕过后,宰相府内。

对皇帝的大肆封赏,萧伯瑀不仅没有半分喜意,反而眉头紧皱,他唤道:“王横。”

“下官在。”

萧伯瑀看着州郡底下官员极快变动,又看着国库中一笔奇怪的“税收”,隐约觉得这事情不对劲,“传大司农程大人前来。”

“是。”

大司农程勉之面色不慌不忙,像是早已猜测到宰相唤他前来的用意,他将一本册子递上,开口道:“自去年九月起,陛下向州郡下发殊令,州郡以下可纳赀为官……”

纳赀为官,实则卖官鬻爵,难怪如此。

“你既知情,为何不阻?”萧伯瑀眸光一沉,声音微寒。

程勉之回道:“陛下这道殊令由少府直达州郡之下,下官无权过问。”

既然是少府私发诏令,那国库中多出来的一份“税收”,恐怕只是沧海一粟。

萧伯瑀的手叩在那本册子上,面色越来越沉。

一个县丞只需七百两,一个主簿五百两,甚至一个狱卒都要三百两……

不止有卖官鬻爵,还有鬻狱,也就是通过纳捐来减免刑罚,大罪从小,小罪从无。

程勉之微叹道:“萧大人,你我都清楚,即便上谏数次,也难以更改陛下的旨意。”

程勉之曾受萧远道提拔,他不是没想过要告知萧伯瑀,在得知这件事后,他也曾上谏陛下,可只换来一句圣意已决。

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大晟王朝的三公主,他以为,能让陛下看在三公主的面子上,三思而后行。

然而,三公主比任何人都了解皇帝的心性,得知此事后,她甚至笑了。

程勉之不问也知道,她在笑什么……

卖官鬻爵,随之而来的便是贪蠹之徒横行乡里,各地豪强富户争先买官,酷吏横征暴敛,寒门学子看不到希望,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不见天日……

大晟王朝,命数将尽。

萧伯瑀缓缓抬起头,只说了一句话:“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谏言乃臣子本分。”

话虽如此,萧伯瑀并未上谏,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看大司农呈上来的册子以及对应的地方吏治。

几日后。

萧伯瑀传来大理寺卿,命其整顿地方酷吏,修订大晟律法。

可大理寺卿林向松嗫嚅了半天也不敢应下,心底叫苦不迭,他本就是个县令之才,当了半辈子县令,也没有做出什么功绩来,凭着女儿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宠妃,他才一朝跃上九卿之位。

这萧大人叫他修订律法,他实在是不知从何下手……

萧伯瑀沉声道:“大理寺掌天下刑狱,若律法有缺,百姓何以为依?”

大理寺卿林向松支吾道:“此事……此事……”

萧伯瑀并非是要刻意为难他,只不过卖官鬻爵一旦形成了风气,底下官员变动太快,若不以律法压制,恐怕到时官非官,民非民,大晟江山社稷恐葬送于此。

他吩咐长史王横请来两人,一人年约五十上下,一人年约二十五六。

年长之人名为邵亶,是有名的隐士,他的门生遍布天下,林向松年少时也曾向他求学过一段时间。

只不过,如今再回想那一段时日,大理寺卿林向松顿觉自愧,他躬身行礼,“夫子。”

邵亶轻微颔首,面色和蔼。

他本不欲出山,但看到萧伯瑀的一篇策论后,他长叹不已,思忖再三后决定来长安见一见这一人。

和邵亶一起前来的还有他的得意门生,杨澄。

见到邵亶后,大理寺卿林向松不敢再有所推辞,萧伯瑀举荐杨澄任大理寺法直,协助大理寺上下修订大晟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