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一等将军就是最低的爵位了,只是在一等爵里是最低的而已,仍然是个超品的爵位。
大雍的爵位体系颇为复杂,分世爵和流爵,前者子孙世袭罔替,后者只本人享有爵位,子孙不得继承。世爵分六等,特等爵内分王、公、伯、子、女六级,一等爵同样分六级,不过没有王爵,增“将军”为末位,二等爵只五级,又去了“公”一级,三等爵再去“伯”爵级……以此类推,到了第六等爵,便只剩下“将军”了。
听起来寒碜,但就算是最低一档的“五等将军”,也是正三品。
多少人奋斗一生都碰不到三品的大门?
五等将军之后子孙世袭不为“爵”,而是“职”,还是卫指挥使、指挥等武职,号为“世职”。
流爵则名目繁多,既有与世爵共用特等爵六级的,又有驸马都尉、仪宾等另计名号的。
林家祖上明旨“世袭三代”的介乎两者之中,一般也被归类为世爵——起码在林桐之前说是世爵是没有问题,但是比起四王八公逐级降等,林海没有一等爵可继承,从她这一代起便是世职。
不过林海以科甲晋身,则睢宁侯余泽自林桐而斩,既如此在林桐这一代视为流爵也无不可。
许是不想叫人说自己刻薄寡恩,虽然事出有因,但贾代善毕竟是救驾有功,所以收到贾代善临终请让长子袭爵,并为次子求官的遗折,端和帝虽然没大气到哪里去,但也没小气,破格赏了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
本朝荫子的常例是,在京四品、在外三品起荫,且必须是现今在职的官员,所荫之子官位照其母低四品。
世爵荫子因是除袭爵之子外另荫一子为官,故唯有特等爵有此殊荣。
王爵参照正一品的级别荫子,在京为员外郎,在外则为同知,公爵以从一品,侯、伯以二品,子爵以正三品,女爵以正四品。
所以说是“破格”,本来贾政最多当个主事的,但因为贾代善救驾,而且端和帝已经降了贾赦所袭爵位,少不得找补一二,也相当于另类的“推恩令”了。
如此也算是全了贾代善的死后哀荣。
鉴于贾赦曾为先太子伴读,也没人敢在这节骨眼去触端和帝的霉头。
虽然贾赦这个伴读之位是端和帝本人指定的,还是为了辖制彼时领兵在外的贾代善,但还是那句话,皇帝这种生物,执意要不讲道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难道你还指望皇帝反思自己吗?
这些政治博弈暂时还和林璟无关,毕竟全家官位最高的祖母也不过是刚刚够资格参加宫宴,次之的亲娘更是当时无品无级庶吉士现下连上朝都轮不着的六品小官。
至于她本人,区区被又一次因为守孝不能参加会试的堂叔拎去启蒙的小可怜罢了。
男妇为岳母服丧和当初林清为族母服丧一样,都是缌麻三月。
奈何林海的考运实在有点差,贾代善是正月十六走的,会试是四月初一,她愣是还差半个月才出孝,只能硬生生错过。
林海倒也看得开——主要是她看不开也改变不了什么。只道是前事不久,她去参加只怕还招了端和帝的眼,就算不黜落,名次怕也不好看,若是把她扔到三甲还不如不中。
林璟在林清怀里翻了个身,要不她祖母说堂叔和她娘不像堂姊妹倒像是亲姊妹呢?
这自信的样子真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阿隽也快到了发蒙的年纪了吧?若是阿姐放心得下,不若小妹给阿隽开蒙?”林海虽然口口声声叫林清“姐”,但论年纪,两人是同年出生的,不过差了月份。
林璟都活蹦乱跳的年纪了,她连个孩子的影都不见,林海哪有不着急的?虽然知道是守孝耽搁了,这也急不得,但不妨碍她看着林璟就眼馋。
再有就是林海此次进京本为赶考,睢宁侯府在三年前林桐丧礼毕扶灵回姑苏时就已请林桓代为上表归还朝廷。
虽在京另有一二院子,但经年未修缮,已不能住人,因想着不知会试结果如何,故暂借居在林桓宅中。
都说翰林好,但叫林海想来,要是不得三鼎甲,至少也要在二甲前列,不然她情愿直接选官,毕竟如今母亲岳母俱去,林海急于入仕,好支撑门户。
若是成绩好还罢了,多捱几年也值当,若是成绩一般,倒没有必要苦熬着。
翰林虽号为“储相”,但从古自今,有多少翰林,又有多少能把“储”字去了?
两度错过会试,林海如今颇为现实主义,抓到手里的才是真的。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她若能参加会试,都是必中的?
又有什么用呢?
她就是参加不了,所以至今仍只是举人。
林清是一点没有舍不得的,直接将林璟放到地上:“还不快给你叔叔斟茶?”
她原本就准备等今科结束便从等派官的进士中聘请西席,虽是进士,但京城居,大不易,总有家境寒微的愿意坐馆补贴家用。
如今林海愿意教自然更好,虽然林海现在只是举人,但是以她的水平,若是今科得以参考,三鼎甲不好说,庶吉士却是不难的,且比不能通过馆选等除官的进士还要好。
林璟也很能顺竿子往上爬,果真斟了茶,双手递上,口称:“师母。”
这可是未来的探花娘子,给她一个小孩启蒙还不是手到擒来?
林璟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虽然林海没比她前世大多少,但是林清难道就大很多吗?
她不一样喊了好几年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