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她这样对待自己的丈夫也就罢了。她对自己的子女同样强势,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的话去做,若是敢不听话,便是训斥、禁食、打手板、跪祠堂。养孩子如牲畜。
但是她说的话是什么呢?
要教好一个孩子可不容易,从小就要先学会懂礼。
教导孩子与人相处的礼仪,带他们出去见世面,养成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性子;
其次是知文,请老师开蒙,让他们学会勤勉刻苦,懂得节律自身,明辨是非,理解圣人之言,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第三是成人,让他们懂得夫妻和谐之道,明白父爱则妻静,妻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她虽是武将之女,但是她的父亲可是儒将,自小文武双全,爱敬妻子,教导子女,从府中出来的,不论男女,皆是知书达理、文武双全。因此父亲被封为靖国公,当时她已经嫁给了自己的夫君。
事实上,那夫君懦弱无能,若不是老侯爷曾经救过父亲一命,父亲端端不会将自己嫁给他那不成器的儿子。
出嫁之前,父亲告诉她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也感恩父亲的宽容慈爱,便拿起枪,成了一名女将军。虽然世间对她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多有微词,可惜,在她的实力面前,那些流言又算得了什么?
夫君不争气,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他管不住她,她便可以随心所欲。
后来有了子女之后,她也是这么教导他们的。他们都很争气。
而陈氏呢?要的不是子女争气,而是听话乖顺。
她不愿意他们亲近别人,所以从不教导礼仪。所以他们看到生人便胆怯畏缩,十分失礼。
她想让他们随时随地出现在自己身边,便不请启蒙先生,随着他们在家中玩闹;
她要他们只听她的话,便暗中挑拨他们与父亲和祖母的关系;
她要他们以她唯尊,刻意混淆了他们的是非观念。他们做了错事,不惩罚;做了好事,却要罚跪祠堂;不准他们有自我主见。
久而久之,他们就变成了她手中的傀儡,顺她者昌,逆她者亡。
这样一个毒妇,竟然占着儿子当年对她的那一点情意,让儿子进退不得。
人生蹉跎至今,毫无寸进。
不过,也让她看清了一点,那就是这个儿子身上,有其父亲的影子。
她的夫君,其实不算个恶人,只是耽溺享乐,囿于情爱,虽不喜她,但也并没有苛待她,把伯府的掌家之权也都交到了她的手上。当然,这其中也有老侯爷的教导。
他只是平庸罢了。平庸不是罪过,但有时候也是罪过。
他的儿子的底色,有平庸的一面。追求安稳,也愿意为了安稳牺牲一些东西。
后来,陈氏闹得太凶,她实在看不下去,趁着她生病无暇顾及孩子的时候,把卿哥带到身边养着。但半年之后还是被她硬生生要了回去。
卿哥是个聪明又有主见的孩子,在陈氏面前沉默寡言,但在她的教导下,渐渐恢复了孩童的天真烂漫,又学会了礼仪规范,带出去时,也不像一开始那般缩在人后,而是落落大方,成了人见人夸的娃。
她真不舍得把他还回去。
然而陈氏一直闹自己的儿子,儿子也是被折腾得毫无办法,在她面前保证会好好教导卿哥,她也为了家宅安宁,把卿哥还了回去。
然后呢?
哼。
真是好好教导。
人都教导没了。
一想到这些,她就满腔怒火。
当年卿哥出事后,她便收回了陈氏的掌家权。又过了几年,等到玲珑三岁之后,才将掌家权交还给她。
只是,宇哥和玲珑在她身边长大,性子也别扭得很。对她又疏离,她也扭不过来。
若不是当初儿子救陈氏,与她有了肌肤之亲,她是绝不会让这种人当自己的儿媳妇的。
“老太太,别想那么多,卿哥回来了,您还要看着他娶妻生子呢,您也知道陈氏……您可是他在府里的主心骨啊。”林婆子擦擦眼泪说道。
“没错,我还要看着他娶妻生子,怎么能倒下。”孟母露出一个苍凉的笑意。
林婆子为她梳好了发,这时有丫鬟来报,云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