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他们按照约定和邓家商队会合,一同返回广源县。张夫子这次有了经验,花高价雇了一辆马车。在车厢里,倒不用担心自己被灰尘呛得灰头土脸了。
薛时星“薛神童”的名声早就传回随云镇了。一时间知春学馆里宾客如云。县里的富户、老秀才们,都来拜访。甚至还有人操心起了薛时星的婚事,想给他介绍一门亲事。
刚开始因为高兴,张夫子还认真接待。后面人数越来越多,就不得不敷衍起来。客人们看出来师徒二人在敷衍,也一点也不介意,非要来目睹一下神童的风采。
直过了半个多月,知春学馆里才安静下来。
此时,薛时星的去留问题,摆在了师徒二人面前。
知春学馆这样的书馆主要教书义,大部分学子考上秀才之后,都会前往更大的书院深造。薛时星的情况,不适合再留在知春学馆了,也不适合去其他的学馆和书院。否则很快就会引来其他人的怀疑,薛时星就又会陷入跟县试时一样的窘境。
其实薛时星能考上秀才,是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因素相结合的作用。属于极个别案例。张夫子耐心的教导、考前的押题,薛时星自身的刻苦和悟性,考场上的灵活应变,少一个条件都不行。
只是以后,薛时星的路要自己走了。
张夫子想让薛时星留在镇上,这样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但是薛时星想回家去。本身抛下薛家村的家不管,带着妹妹跑到镇上来,薛时星就觉得愧对父母了。而且薛棠这一年的时间里,也不太适应随云镇的生活。
比起薛时星,她的性子更像薛跃和林巧娘。她是乡野间长大的孩子,平时虽然也乖巧可爱,但是骨子里有一股野性。傅娘子是真心爱护她,张相嫣也是一个温柔的小姐姐。但是傅娘子和张相嫣都是读书人家的女儿,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书本里。薛棠不爱念书,她的精神偶像,是自己的父母亲,是那些自由、勇敢、勤劳、智慧的精神。她的精神家园在乡野,在那个自由而广阔的空间里。
在张家的这些日子里,薛棠不知不觉变“乖巧”了,也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她和傅娘子、张相嫣本质上就不是同一类人。
薛棠很懂事,从来不会把自己不适告诉哥哥,叫他为难。但是薛时星还是敏锐地感觉出来了。如今好不容易考上秀才了,薛时星也不想再叫妹妹受委屈。
张夫子知道他是个有想法的,既然已经想好了,也不为难他。只是把张雨福拨给了他,让他随薛时星兄妹回薛家村去,好照顾兄妹二人的生活。傅娘子听说了,也拨了一个老妈子吴妈和一个丫鬟月环给兄妹二人。
薛时星知道师父和师娘是担心自己和妹妹的生活和安全,也不拒绝。
临走之前,薛时星私下里偷偷给了傅娘子一百两银子。自从一年前投奔师父以来,兄妹两人的试穿用度,笔墨纸砚,考试花销,全部是张夫子在承担。那个时候薛时星只有父母留下来的六十两银子,根本无力承担兄妹二人的生活费用和高额的考试开销。而且师父也不会收他的钱的。
现在不一样了。他身上有二百两银子。其中四十两是杜杨两位大人给的,一百两是许太清给的。在保障了兄妹俩接下来的生活之后,薛时星可以拿出来一部分还给张夫子。而且他现在已经是秀才了,他有足够的社会身份去挣钱养家,孝顺师父师娘。
九月十五日,薛时星带着妹妹和张家三人,衣锦还乡。
一年前,他离开薛家村时,可以说是窘迫万分。为了躲避族人们的压迫,连夜收拾东西,带着妹妹出逃。
一年后,他带着“秀才”的功名,带着“薛神童”的好名声,带着杜杨两位大人的赏识回来了。
薛家村早有人在外面查探迎接。离薛家村还有几里地时,薛时星就遇到了来接应的人,队伍里的小孩儿急忙回村去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