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绑定了老破小改造系统 > 第9章 堆积成山的家

第9章 堆积成山的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9章

前不久因为找房子苦恼,却忽视了系统积分商城可以兑换房子。岑绿夏现在对于探索系统功能有了极大的兴趣。

岑绿夏点击三维重现工具的菜单栏,发现这个小工具居然像ps一样是分图层的,她可以选择点击隐藏所有物品,只保留原始的墙体结构。

岑绿夏立刻隐藏了陶冰冰家的所有生活物品,虚拟的屋子内瞬间变得空空荡荡。

她总算能感受到这个房子真正的尺度了。

系统小工具还挺实用的。

岑绿夏还发现了另一个超实用的系统小工具:一比一模拟设计方案。

鉴于岑绿夏还未开始绘制陶冰冰家的改造图纸,她用前一个客户林美家的设计图纸,试了试模拟功能。

瞬间,系统便在虚拟三维空间内,以一比一的比例模拟出了岑绿夏绘制的方案。

岑绿夏走进了一个虚拟生成的林美的新家。

同时,半空中还浮动着系统绘图面板,岑绿夏在二维平面上修改图纸,三维空间的虚拟模型也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她做设计时,可以不再只凭想象画图了!

所画即所得。

岑绿夏觉得,这才是系统赋予她最大的金手指啊!

——不再纸上谈兵!

虽然除了在绘图软件上绘图外,有的设计师还会制作实体模型(类似售楼处的沙盘模型)。实体模型能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尺度参照,但实体模型的比例通常都得是1:100,所有的墙体、家具都是微缩版,参照度有限。

有什么能比得上设计师进入一比一还原的模型里,去设身处地的感受方案效果,更准确呢?

很多设计内容,在方案图纸上只是设计师绘制的一根、两根细细的线条,但对于业主而言,却是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天天要使用的东西。

有的方案某些地方设计的不合理,装修完了以后,改也改不了,动也动不了,业主只能将就着用,却越用越添堵。

有了系统工具,设计中有什么思考的不到位的地方,都可以随时调整。

设计效果尽在掌握之中!

想想就觉得很激动。

岑绿夏立志要在系统空间内,将每一个细节都调整到最佳处,做出最令人满意的方案。

岑绿夏已经迫不及待,在绘画陶冰冰家的设计图纸时,启用系统小工具模拟场景做辅助了。

她退出系统虚拟模型,点开了陶冰冰家的图纸。

岑绿夏又要夸一句系统工具了,每个项目会智能化单独建立文件夹,无论随手画多少草稿图纸,都会自动化整理到相应的独立文件夹内,系统桌面不会一团糟,比在笔记本电脑上画图还要智能多了。

岑绿夏点击‘全屋场景再现’,再次进入了虚拟的陶冰冰家,岑绿夏点击图层,不断切换有生活物品的样子,和没生活物品的样子。

虽然她绘图的热情很高,但面对乱七八糟的杂物,岑绿夏一时之间居然没有了思路。

如何迅速的出方案?

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家里缺收纳空间,那就做整面墙的柜子。把所有地方都做柜子,所有地方都能装。

可陶冰冰家的杂乱,不是做几个收纳柜就能简单解决的。

岑绿夏所追求的设计方案,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做几个大柜子把东西装起来,一股脑的把物品塞进去藏起来,就遮挡住了家里的杂乱。

而是想要设计出一个要让业主用起来方便,不会轻易再乱成一片的家。

是的,岑绿夏给自己定了一个太高的目标。

或者说,她本人性格比较轴,也比较认真。她不会敷衍了事。

对她而言,为他人旧房改造设计是系统任务,但对业主而言,业主是要住进去至少好几年,或者十几年的。

她在图纸上画下的每一根线条,未来都可能影响业主的居住体验。所以,她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图画好。

岑绿夏虽然是建筑设计专业出身,设计原理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居家收纳设计,对她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脑海中又想起了陶冰冰哭着在垃圾桶里翻东西的样子,岑绿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927从数据海里凭空出现,依旧是那一副高贵冷艳的模样:“怎么了?没有信心做好这次的任务了吗?”

岑绿夏摇头:“不是没信心。

这个房子里既然装得下这么多东西,那么重新将物品分门别类,规划设计储物空间以后,肯定也能装得下。

可我忍不住纳闷儿,一个人囤货癖到了如此境地,已经远超常人了,我总觉得这一定有什么心理的深层次原因。”

927:“你在好奇她的过去?”

岑绿夏:“坦白说是有一点点,但是我不会去主动探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