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渡劫 > 第2章 她在哪儿

第2章 她在哪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此,她成了无爹无娘的孤女。

许是上天不忍,让她在乞讨时遇见了一位好心的婆婆。

从此她跟着婆婆一起出摊卖豆腐,婆婆的手艺极好,她做的豆腐远近闻名,每日的豆腐都供不应求。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她渐渐长大时,婆婆却在慢慢老去。

婆婆去世后,豆腐摊子便由她一人撑着,虽然忙碌了一些,但日日都有进账,抛开平时的花销还能攒下一些嫁妆。

八月,正值盛夏,翠儿刚刚出摊就被一群纨绔子弟打翻了驴车上还未取出的几箱豆腐。

不仅一日的辛劳付诸流水,翠儿还被这几个公子哥儿威胁调戏。

其中有位白衣公子朝她扔去一锭金子,顺势抬手去搂她的腰,动作轻浮,嘴里的污言秽语实在让人恶心。

翠儿力大,将其一把推开,双手叉腰,朝着他们大声嚷嚷道:“走开!你们这帮无赖,没脸没皮,仗着有几个臭钱就随意糟蹋粮食,光天化日之下当街调戏良家妇女。合该将你们都抓了,关起来饿个几日,再打几十个板子才是。”

围观的百姓不明所以,见有人愿意高价买下损坏的豆腐,纷纷出声劝她收下金子,息了事端。

可翠儿非但不愿,还想将几人送官定罪。

“长得这么漂亮,原来是个傻子!”

“莫兄给她的那锭金子够买几百箱豆腐了,这女人真是贪得无厌!”

“不过,话说回来,这豆腐西施的模样确实可人,收了当个暖床丫头也不错。”

“……”

摊前,几人衣着华贵,言语中却不乏轻佻之意。

就在此时,一辆马车在街边停驻,车前坐着驾马的青壮男子突然跳下马车,几个大步就走到翠儿面前:“姑娘,世子有请。”

“世子?”

翠儿不解地看向男人,她可不认识什么世子。

眼前的男人长得高大威猛,怪吓人的,她下意识往后退了几步,一脸防备地看着男人身后的马车。

“翠儿姑娘,卑职是恭王府的侍卫。”

闻言,翠儿松了一口气,她指了指地上被摔得一团糟的豆腐,无奈道,“今日的豆腐都没了,还请转告王妃,明日再来。”

摊前站着的几位公子哥儿们顿时慌了神,几人立即换了一副嘴脸,随后大步行至车驾旁,拱手齐声道:“我等见过世子。”

翠儿在一旁看得清楚,几人虽有模有样地向着马车躬身行礼,可他们眼底却毫无半分敬意,多的是对车上人的鄙夷。

恭王府的这位世子在盛京的名声极差,无关乎品行,而是他已经年过十八,心智却像三岁小儿一般,五经不通,六艺不善。

虽然,皇室中人对他爱护有加,恭王和王妃也只有这么一个嫡子。

但,盛京中世家贵族不在少数,各路利益牵扯甚广,眼看恭王府后继无人,不免有小人在背后落井下石。

僵持下,绣着祥云的白纱车帘被两根骨节分明的手指撩开,一模样清秀的俊美少年郎探出头来对着翠儿乖巧一笑:“姐姐,飏儿馋你做的豆腐了。”

围观的人群中已经有人对着世子指指点点,三三两两交头接耳,掩唇私语。

“姑娘只管去王府,这儿的事自会有人替你处理妥当。”

男人适时地出声提醒,闻言,她倒也只犹豫了一瞬,随后抬眸快速扫了一眼摊前的狼藉,转头向男人道了声谢,在众人的注视下上了马车。

这事儿过去不久,翠儿在某日的收摊途中碰巧看见世子‘不小心’跌入湖中。

少年好似不会浮水,在湖中艰难挣扎,毕竟关乎性命,她也顾不得男女有别,情急之下,匆忙将推车停至一旁,立刻下水救人。

湖中,两人衣衫尽湿,翠儿拖着沉重的身子,好半天才将比她高半个脑袋的少年扛上岸边。幸亏她身上所穿的衣物都是些深色的,是以,并未将隐私/处暴露在众人面前,也没有强求少年娶她过门。

自此,恭王府的小世子溺水昏迷,在榻上躺了一月也不见醒来。

这事闹得盛京内人人皆知,皇室的几位贵人也都急得焦头烂额,那可是他们权家的宝贝疙瘩呀!

因为世子昏迷不醒一事,太后将他最小的儿子、世子的亲爹——恭王召进宫中,命他跪在列祖列宗的面前静思己过,连带着时常缠绵病榻的皇帝也遭了殃,同他一起在神龛前跪了一宿。

次日,一位道士模样的中年男人路过王府,他随意掐指一算,喃喃道:“世子命不该绝。”

恭王府房门处的小厮耳聪目明,立即朝那道人点头哈腰,恭敬地将人领进了王府。

他只对恭王爷和王妃说了两句话。

‘找位女子给世子冲喜,方能解此困局。’

‘女子的生辰有讲究,须是甲辰年七月初七,巳时三刻出生。’

道人的话让王妃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立即派人去查看府中婢女的身契,约莫一个时辰之后,管家来禀,府中无一人与之相符。

难道真要在京中张贴告示,寻那冲喜的女子?

正当王妃万分苦恼之际,突然想起道人临走前给了她一个锦囊。

隔天,王妃便派人送去了几大箱子金银珠宝,还亲自邀请翠儿进府一叙。

茶水喝到一半,王妃突然起身跪在翠儿面前,如溺水之人抓住浮木一般,声泪俱下,将世子的情况尽数告知。

那日,翠儿将人扛上湖堤后,两人衣衫尽湿,早已有过肌肤之亲,又或是被王妃的爱子之心打动,红着脸应下了这门亲事。

王妃大喜,立即将翠儿安置在世安居旁边的院子内,一住便是小半月。

不过,吉日前三天,世子竟奇迹般地苏醒了。

王妃不好直言,但翠儿却知,亲事怕是不成了。

翠儿主动提出退亲,王妃当即心生愧疚,虽应下,但总觉亏欠其太多,于是又让翠儿在府中住了些时日,奉为上宾。

离府前夕,王妃又将翠儿请去栖梧院聊了许久,回来时路过世安居,目光不自觉地飘向院内,瞧见一少年郎束发金笄,身着素白锦袍,他双手抱胸,颀长的身子斜靠高墙,足尖轻扫,推开一地枯叶。

少年双眸明澈,和煦中透着些许清冷。

只一眼,便入了她的心。

前些日子,她曾听闻府内下人谈及世子,才知世子醒后不似以往那般痴傻。虽偶有乖张,但也符合他小时的脾性,更多的是待在书房内,整日习读,鲜少出门。

翠儿离府后,王妃为了表达歉意,又送去了不少珠宝首饰。

不知不觉,已过了月余,世子依旧整日待在院中,埋头苦读。

见世子如此用功读书,恭王便为他讨了一个太学的名额。

自那以后,街头巷尾流传的都是关于恭王府小世子的美谈。

今儿在赏菊会上七步成诗,明儿在雅艺宴中拔得头筹。

小世子学富五车,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且想法千奇百怪,才几日光景,便做出了世人都没见过的稀奇玩意儿。

人人都说世子来日必有一番大作为,除了对世子的称赞,就是对恭王的羡慕。

来拜见王妃的世家小姐们络绎不绝,再没了人前万般矜持,谈笑间也有意无意地打听着世子的婚配情况。

王妃也曾将各家小姐的画像递来,让世子挑选一二,可世子对此却毫无兴致,仿佛这些美人图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时间一长,府中下人皆知自家小世子不近女色,且行为怪异,比失智时还令人头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