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不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吗?”
希尔薇刚刚洗好一碗车厘子,准备拿去边吃边重温《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无论她看过多少次,始终看不腻。
前几天她刚和凯特一起去法国的一个叫伊瓦尔的小镇参加伊万的婚礼,收到伊万的邀请时她还吓了一跳,她怎么也没想到,伊万会这么早就步入婚姻的殿堂。
能参加婚礼的都是双方的至亲好友,新娘伊芙·马夫拉基斯是一名法国的制作设计师。几个月前,伊万客串英国电视剧《Kavanagh QC》(一部律政剧)时,遇到了担任该剧美术指导的伊芙,相识仅4个月后,伊万便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向伊芙求婚。
希尔薇不禁想,这实在是有够疯狂且冲动的。
婚礼上她还认识了伊万的室友兼伴郎裘·德洛(这位的婚礼更是在上个月就已经举办过了,他甚至还比伊万小一岁)以及凯特的男友斯蒂芬·特雷德——他是英国的演员和编剧,两人在凯特十几岁时相识并相恋。
希尔薇刚知道的时候还很惊讶,因为特雷德比凯特大12岁,外表也是非常传统典型的英国男人长相。虽然相貌平平,但为人礼貌沉稳,对凯特也非常体贴周到(在凯特腿酸的时候一直帮她按摩)。
等待新郎新娘出场的期间,希尔薇问起他们的相恋过程,凯特甜蜜地表示特雷德是她在学习表演路上的引路人,给她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带来很多帮助。希尔薇这才了然,原来是成长导师,怪不得凯特对他如此信任和依赖。
从婚礼回来后,她急急忙忙把欠的作业补完,好不容易才找到时间好好享受闲暇时光,又接到来自伊索林的电话。
“这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新项目,导演是澳大利亚的巴兹·鲁赫曼,听说女主角的试镜不太顺利,不过我根本没有向那边递交过你的试镜片段和简历。”
“其实之前鲁赫曼就有尝试联系你。但他没有你的私人联系方式,所以才找到我。我知道你最近没有接戏的打算,也明确告诉他们你现在学业繁忙,根本抽不出时间拍新电影,但鲁赫曼坚持想请你去试镜。”
“昨天他又给我打电话,我看他这么坚持,就来问问你的意思。”
希尔薇不明白,明明伊索林已经明确表示她没有档期,鲁赫曼为什么还要坚持找她。
别说希尔薇了,伊索林都搞不清楚鲁赫曼在想什么。
“不去。”希尔薇拒绝得干脆利落,她不想跋山涉水跑过去试镜,鲁赫曼怎么想的跟她没有关系,她要是真有时间当初就不会拒绝《理智与情感》,毕竟她也很喜欢简·奥斯汀的作品。
说起这个,那次试镜刚结束不久,哥伦比亚那边就发来合作邀约,自然是被她轻描淡写地回绝了。
哥伦比亚敢说什么吗?可能私底下会有抱怨,也许会说她年纪轻轻脾气不小,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就拿前不久上映的《爱在黎明破晓前》来说,仅仅450万美金的投资,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希尔薇和瑞凡的片酬,最后的总票房却有将近一千二百万美金,不用算后期的碟片收益,仅在票房阶段就实现盈利。
要知道这部电影可是全程只有男女主在一个劲地对话,就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冲着希尔薇和瑞凡走进电影院。
这让仅仅作为发行公司的哥伦比亚的财务报表都好看了不少,因此他们也绝不会当着希尔薇的面就给她脸色看。
“我替你拒绝过,理由也说得很清楚,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希望你去试镜,哪怕只是试一下。”
还能是为什么?巴兹·鲁赫曼都快被选角逼疯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作为他闯入好莱坞的第一块敲门砖。
他借用莎士比亚戏剧的古典故事为框架,进行自己的创新,展现现代都市青年的爱情故事。
这是另辟蹊径的一个尝试,鲁赫曼试图制作出一个在现代与古典中间地带的和谐的作品。他为这个忙前忙后,呕心沥血,从选角到试镜全程一手操办。
尽管鲁赫曼此前在好莱坞没什么作品,但他的电影处女作《舞出爱火花》票房足足有八千万。在戛纳影展首映后,获得青年导演奖与金摄影机奖,接下来也横扫各国际奖项,包括三座英国影艺学院奖与八座澳洲电影学院奖。因此也有不少人对他的电影表示感兴趣。
男主角的人选他一开始就瞄准了莱昂纳多,他看过莱昂纳多的《不一样的天空》和《边缘日记》,前者充分展现了他惊人的演技,后者则成功让他跻身当下最受瞩目的青年偶像行列。
鲁赫曼认为莱昂纳多身上洋溢的青春气息和深情的表演能力,能够完美诠释罗密欧的浪漫与激情。
他在莱昂纳多还在拍摄《马文的房间》时,就通过一些途径要到他的电话,跟他通话好几次,好说歹说,才把莱昂纳多说服,同意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找他试镜。
至于朱丽叶的选择,毕竟背靠二十世纪福克斯这种大公司,又有最好的例子在前——1968年奥莉薇娅·赫西凭借朱丽叶这个角色一炮而红,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又是经典,所以很多女明星寄来了试镜片段和简历,希望争取出演朱丽叶。
鲁赫曼试镜过瑞茜·威瑟斯彭,发现她跟莱昂纳多同框出演一对情侣根本没有说服力,克里斯蒂安·里奇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她的脸在莱昂纳多的衬托下黯然失色。
他原本也考虑过凯特·温斯莱特,但试镜后他却发现她的长相过于成熟和端庄,与他想象中朱丽叶纤细脆弱,兼具少女感和现代叛逆气质的形象不太契合。
而娜塔莉·波特曼则是刚和莱昂纳多试镜完,虽然女生大部分都比较早熟,但此时才14岁的娜塔莉看上去还像是个小孩,太过稚嫩。说得难听点,莱昂纳多刚刚和她接吻的时候,鲁赫曼甚至冒出了莱昂纳多在调戏未成年人的错觉。这产生的效果比女主角的颜值被男主角压下去了还要恐怖。
鲁赫曼本来还想说实在不行能不能等娜塔莉再长大点,结果福克斯那边又催得紧,要他马上定下女主角人选后赶紧开拍。难道最后还是只能选择克莱尔·丹尼斯吗?相比之下克莱尔确实也算是合适的人选,但也许是心中有更好的人选,就总觉得她还缺了点什么。
看着鲁赫曼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莱昂纳多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地说:“淡定点,巴兹,我们肯定会找到合适的女主角的。”
“要不是我一直联系不上希尔薇本人,也不清楚她的行踪,我都想直接冲过去把人绑过来,我给她经纪人也打了不少电话,昨天又打了一次,哪怕让她来试一下镜也好。说不定她被我的剧本打动,就愿意出演了呢?”
选角如此不顺利,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连人都见不上,鲁赫曼看着莱昂纳多那副悠哉游哉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可这男主角也是他哄来的,只好先忍他一时。
如果说罗密欧的第一人选是莱昂纳多,鲁赫曼心目中朱丽叶的首选就是希尔薇,甚至朱丽叶的形象,他都是参考了希尔薇在《苔丝》里的表现,比他确定罗密欧的人选的时间还要更早。
“等等,你是说你的朱丽叶一开始的人选是希尔薇吗?希尔薇·格里芬?”听到希尔薇名字的瞬间,莱昂纳多还以为是自己听错,原本翘着的腿猛地放下,歪斜的身体立刻坐正。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她是我写朱丽叶的灵感来源。”
“你怎么没和我说过?”
“我没说过吗?我不记得了,怎么,你们认识吗?”
听完他讲述与希尔薇的关系后,鲁赫曼颇感意外,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层交情。
“所以,你就不能再多打几个电话把她请过来吗?”莱昂纳多的态度跟刚才让鲁赫曼“淡定点”的样子判若两人,在得到鲁赫曼肯定的回答后,他甚至“蹭”地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
鲁赫曼一眼看穿他的小心思,“你对她有意思?我看你就是想和她演情侣吧。”他的小算盘都快嘣他脸上了。
“haha,有这么明显吗?”莱昂纳多尬笑几声。
还没等他思索该用什么理由说动希尔薇过来试镜的时候,一道电话铃声响起——是鲁赫曼的。
“什么?!她答应过来试镜?当然没问题,这边的地址是......”
莱昂纳多也反应过来,“她同意了?”
“没错,不知道为什么又突然答应了,不过她说只是试镜,是否出演要看过剧本和确认具体的拍摄日程再说。”
鲁赫曼也跟着兴奋起来,“不管怎么说,她答应来试镜就是好事。”
*
纽约,曼哈顿区的一处高级公寓。
卡拉·丹尼斯猛地挂断电话,这位一贯优雅得体的女人此时也难掩脸上的烦躁,从客厅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止不住地抱怨:“巴兹·鲁赫曼到底在想什么?我们专程到澳大利亚配合了足足六次试镜!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明明最后一次见面,他还说过欣赏你的表现......”
卡拉如此生气的原因是,最后一次试镜她看得出来鲁赫曼态度已经软化,倾向于选择克莱尔出演。结果她刚刚又收到消息,原本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没兴趣的希尔薇·格里芬不知道为什么又答应去试镜。
这下好了,鲁赫曼那边的态度一下子又变得含糊不清,说试镜还没结束,摆明是更看中那个格里芬。
至于娜塔莉·波特曼,卡拉完全不担心,瞧瞧那可怜的小身板,如果鲁赫曼最终选择的是娜塔莉她反而会怀疑鲁赫曼的审美眼光以及选角水平。
自己的女儿好不容易凭借《小妇人》在好莱坞打出名声,又难得遇到一个从年龄到外貌都如此契合的角色,可格里芬的威胁实在太大,除了片酬优势,饶是她也不确定鲁赫曼有什么理由拒绝那个女孩。
不行,她们不能坐以待毙。想到这,卡拉再次拨通电话,朝那边交待几句,又没忍住愤愤地暗骂。
“妈妈,”看着母亲的举动,克莱尔皱眉,问:“你想做什么?”她有些不安,尽管卡拉已经压低声音,但她还是听到了“希尔薇”这个名字。
她也是后来才知道,自己在《小妇人》里饰演的贝思一角,最初定下的演员其实是希尔薇。当时卡拉让她不用担心,向她保证这个角色一定会是她的,但她并不知情的是,卡拉是动用了一些关系,才从希尔薇手里抢下这个角色。
希尔薇只比她大了三岁,光是现在有的成就就已经让她望尘莫及。克莱尔本来对演员这个职业也不算多热衷,只把它当作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更不想与其他人交恶,但她担心妈妈会刻意针对这个女孩。
“就算鲁赫曼导演选择了她,那也是她凭实力得到的,我们不应该再......”还没等她说完,就被卡拉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