霡霂微雨,跳珠倒溅。
杨一寻撑着伞走到吴云起面前,“吴大人这是准备回去了?说来也巧,这一个早上总是能遇到您。”
吴云起完全没有当官的样子,他看了眼脚边的东西,又掂了掂身后多出来的箩筐,说:“在下出门取些东西。”
“吴大人带伞了吗?”杨一寻看着吴云起,举了举伞说:“不介意的话,我正好与吴大人一路回去。”
“吴大人手提着东西也不方便撑伞。”杨一寻看着吴云起脚边放的东西补充道。
“有劳了。”见着雨势渐大,吴云起点点头。
往年这个时间,临安都是一场雨一场暖,可今天这雨下的,愈发阴冷,都透到了骨子里。
看着吴云起身后背的箩筐,杨一寻问到:“吴大人这箩筐里背着的东西怕淋湿吗?”
“啊,不怕不怕。”吴云起有些不好意思,“在下已经盖住了。”
这雨没有要停的趋势,只会越下越大,街上的商贩小摊也都逐渐收摊,杨一寻撑着伞跟吴云起走在路上,一路无言。
气氛有些尴尬,杨一寻挑起话头说:“今儿这雨下得不时候,事情耽误一天,心就悬着一天。”
吴云起没有立刻接话,沉默地走了几步,才开口道:“公公不必心急,毕竟世事难料。”
杨一寻偏了偏伞,不再说话,既然答应了吴守仁,那有些事就不必告知吴云起了,还是不知道为好。
反倒吴云起接着说道:“公公这一早便出门,可是有什么要事?”
杨一寻神色微动,轻轻皱了下眉,她刚到临安,能有什么要紧事。
“不过是为了朝廷的旨意。”杨一寻说道:“昨晚酒宴结束后偶遇卫大人,他同我说了很多有关临安的事情,奈何太晚不便细说,我也是心急了,一大早就想着去详谈一下。”
“公公也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吴云起看着前面眨了下眼,转头去看杨一寻,说:“不知公公有何打算?”
“看不出来,吴大人也会说笑。”听到这话,杨一寻轻笑了下,接着说:“朝廷早就有了打算,我只是个传话的,能有什么打算,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吴云起没说话,他偏头看了看杨一寻,因着他比杨一寻高出许多,见杨一寻举伞多有不便,衣服也湿了大半,便停住脚步。
感受到吴云起的动作,杨一寻疑惑地望向他,吴云起也望向杨一寻,说:“公公帮我提东西吧,我来撑伞。”
杨一寻怔了一下,看了看吴云起,抬手拎过东西,说:“好。”
东西不重,杨一寻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许是看出了杨一寻的疑惑,吴云起解释道:“公公手里提的是番薯,箩筐里面放着的是一些土豆跟玉米,都是百姓自家种植的。”
“看来吴大人平日里是一心为民,才能如此受百姓爱戴。”杨一寻看向吴云起,说:“像吴大人这样的人,实属难得。”
“公公严重了。”吴云起笑了笑,说:“为官的本分罢了。”
“只是这一个冬天,经常会给我送一些而已。”吴云起接着说。
杨一寻眼神动了动,最终只是低头看了看手里拿的东西。
“百姓存粮不易,吴大人不必谦逊。”
一路上杨一寻不再说话,加快脚步,刚迈进接停馆便骤雨大作,杨一寻站在廊间接过伞,又将东西递给吴云起。
“本来想着今日去山上的茶园看看,这雨怕是停不了了。”杨一寻看了看雨势,若有所思道:“看样子今日是什么也做不成了。”
“公公昨日才到,今日理应休息,明日我与你一同上山。”吴云起一边说着一边将东西放在地上,他怕东西淋湿便打开看了一眼,半弯着腰仰头看着杨一寻问到:“公公要吃烤番薯吗。”
杨一寻低头看了看地上的番薯,很刻意地停顿了一下,“烤番薯?”
吴云起接着说:“雨天又冷又潮,倒是很适合吃烤番薯。”
“那就麻烦了。”杨一寻笑了笑,也不推脱,蹲下帮吴云起将东西整理好。
“公公留步,我自己将东西拿回去就好。”吴云起说完,转身拎着东西要走,走之前扭头说:“公公莫忘了晌午来吃烤番薯。”
杨一寻看着吴云起的背影,后退了几步,缓缓坐在回廊的围栏上。
两难自解。
利民的政策见不到利益,要实施的政策民心不付,若是不伤害百姓,就是死局。
杨一寻坐的有些冷,拢了拢衣襟刚要起身,忽然看见前面有人走了过来,脚步顿了一下,又坐了回去,等着人走过去。
这么一折腾,怀里的珠钗掉了出来,杨一寻看了眼前面的人,弯腰捡起后,放在了袖子里。
这会儿隔着雨雾,杨一寻坐在廊边靠着柱子,看着裴衍走过来。
裴衍大步流星,走路带风,衣带擦过杨一寻衣角,路过杨一寻的时候,一个眼神都没有分给她。
雨声不小,杨一寻感觉到一阵风拂面而来,她轻笑了一声,挑了挑眉,起身朝着裴衍相反的方向走去,没有留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