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碾碎了香叶、松脂和木炭,捣烂泥藤挤压出里面粘稠的汁液做粘合剂,将三者混合成泥状做燃烧物。又拿木棉缠在一根笔直的枯树枝上,再将泥状的燃烧物裹在木棉外面,搓成圆柱体。
一个火折子的内芯就做好了,不过还需要放在火堆旁烘干。
而火折子的外筒,一般选用晒干的竹筒,但石斧没有做出来,他很难砍倒竹子,只能用树皮替代了。
只是,不论是火折子的内芯,还是刚从枝干上抽离的树皮,都需要不少的时间烘干,今天怕是用不上了。
宋则挑了一根纤维丰富的软藤,折下一节,放在口腔里嚼碎,吐掉里面的汁水,留下肉眼可见的植物纤维,放在火堆边烘烤。
他需要一个更简易的火折子,做短距离保存火种用。
一边处理做火折子的材料,宋则一边和身旁的三个小家伙漫不经心地聊着,几场对话下来,对羽和花的身世以及虎族的习俗有了更多的认识。
像羽和花这样失去成年雌兽庇佑而被部落养育的情况,在虎族并不是个例。
雌兽因为狩猎或是各种情况的搏斗而丧生,是这个原始世界残酷生存法则中的一环。即便是战斗力强悍如虎族,也会在与他族抢夺地盘或猎物的争斗中丧生。
在没有生命意外险和政府帮扶的原始社会,雌兽的孩子和雄子将很难养活自己。
在这个雌多雄少的人口比例下,雄子可以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单身雌兽或是寡居雌兽,而失孤的孩子们并不被没有血缘关系的雌兽所接纳,只能托庇于部落集体养育。
而部落为了维持人口,必须担起养育孤儿的重担,也是为了让恢复单身的雄子没有负担地组建新的家庭,孕育出新的子嗣。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法规,没有婚姻法,更没有“好女不二嫁”的习俗,雌兽与雄子的结合,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也是刻在基因上的繁衍需求。
雌兽通过狩猎获得猎物,通过与其他竞争者的较量,获得雄子的青睐,以及拥有下一代的机会。
先天的力量差距下,雌兽无论是在家庭还是部落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雄子很重要,但没有主导权。
他只能选择跟哪个雌兽结合,却无法选择不与雌兽结合。
在虎族,雄子是部落的保护资源,那么在外面,雄子也将成为被争夺的资源。
想到这里,宋则对自身的处境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没有自保能力的时候,离开虎族的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危险;而受庇于虎族,他又要顺应虎族的风俗,在成年后承担他作为雄子的“义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这项“义务”是抵触的。
很难想象,自己以后带着儿子搓绳子、编草鞋、摘果子……
这样的日子只是生存,并没有生活,也没有什么乐趣。
尽管已经有了小崽子宋伊这个羁绊,但宋则绝不愿意在这样一个原始而落后的世界留下自己的后代。
也许,他该想办法,在虎族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温饱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宋则又多了一项成长的烦恼。
……
烘烤干的植物纤维,看起来像是吃过的槟郎。
宋则引燃植物纤维,吹灭明火,留下火星慢慢燃烧,在其四周围上一圈干柴,再用叶子包裹在干柴外,最后用绳子捆扎紧实。
里面燃烧着的植物纤维,会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处于半燃半灭的状态,复燃的物理原理在这里依然适用。
而山洞中的火堆,则像昨日一样,用草木灰填埋法盖住了未燃尽的木柴,减缓燃烧速度,以此来保留火种。
带上趁手的石刀、陶罐和简易火折子,宋则领着三个小家伙往小湖泊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检查了昨天留下的触发式陷阱,可惜的是,一无所获。
陷阱守株待兔式狩猎,很大程度上是机会主义,再加上这里是虎族领地的中心地带,人类活动的痕迹多,食草类小动物本就少,陷阱抓不到也算正常。
没有野味加餐,宋则带着小家伙们一路上采了可以去腥增香的枝叶和果子,也收集了干草和干树枝。
到了河边,第一件事便是清理出一片没有杂草的地面,用火折子点起火堆。
亲眼见证并参与了生火过程的三个小家伙,对火的惧怕进一步降低,三人甚至还和宋则一起捡了石块围在火堆边。
这次捕鱼的时间充足,宋则便没有冒险下水抓鱼,而是在湖边挖出一个肚大口小的大水坑,再将小家伙们抓到的蚯蚓切碎丢进去,这便暂时不用管了。
除了鱼类,宋则还想抓些虾蟹丰富食谱。
湖泊一面的岸边石块嶙峋,适合蟹类生存,宋则带着小家伙们翻开石头抓石蟹。
第一次认识到,看起来硬邦邦的石蟹还能作为食谱的小家伙们,很是好奇。虽然不知道石蟹的味道,抓石蟹过程仍然开心而刺激。
将抓到的石蟹用草绳绑成一串,四人回到湖边的小水坑,水坑中鱼儿只有三两只,但招来的虾却有不少。
宋则来者不拒,收了这些虾和鱼,直接在湖边清理了今天的食材,鱼内脏被他丢到大水坑里,继续做诱饵。
三条鱼,两条用来烧烤,一条用来做汤。
今天的鱼汤中加了石蟹、虾和白薯,石蟹中的盐分和虾头中的油脂,让今日份鱼汤比昨日更加鲜美,而白薯的加入,让鱼汤增加了更多饱腹感。
坐等鱼汤烧制的过程中,他们先吃到了烤熟的虾蟹,宋则教他们剥开蟹壳,丢掉蟹腮,品尝软嫩的虾肉和蟹肉,鲜甜Q弹的肉质一下子占据了大家的味蕾。
就连烤熟的软壳嚼起来也嘎嘣嘎嘣焦香脆口,小家伙们立马对这些其貌不扬的小食材们大大改观。
几口吃完烤虾烤蟹,小家伙们仍感欲罢不能,自发地去湖边捉虾蟹。
直到烤鱼散发的浓郁焦香味儿窜进他们鼻腔,小家伙们这才好奇而期待地回到了火堆边。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对火焰怀有的恐惧,和对鱼类腥臭难吃的刻板印象,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他们久久遗忘了。
啊!能让人忘记烦恼和恐惧的,还得是美食啊……
一顿晚餐的功夫,宋则的初级厨艺不费吹灰之力,征服了羽和花两人的胃和心。
自这日后,羽和花便借着给宋则和宋伊送孤儿洞的果子的理由,日日拜访。
宋则没有阻拦,不过是多做两个小家伙的饭食,在夏季的山林中还不至于负担不起。
一开始只觉得是多添两双筷子的事情,后来不知怎地,就开发出了小家伙们更多的用武之地。
有羽这么个半大小子带着,宋则便不用走到哪里就将宋伊带到哪里了。
多出来的个人时间,宋则试着做了带木质手柄的石斧,磨出了更趁手的石刀、石凿子等工具,终于对山洞上的竹林动了手。
山洞里渐渐多了竹杯、竹筷、竹水桶等器皿,他甚至利用竹竿,将山洞附近的山泉水引到了山洞口附近。
而小家伙们,则在这几天品尝到了肥嫩多汁的竹鼠,以及外焦里嫩的酱爆蛋白质——竹虫。
新食谱的出现,让小家伙们更加热衷在竹林中寻宝藏了。
小老虎花凭借着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竹鼠杀手;而羽和宋伊因有着灵巧的手指,更擅长抓竹虫。
看着一边玩闹,一边捕捉新鲜食材的小家伙们,宋则内心的隐忧不由地又一次升起,山林中丰富的食材是饿不着他们的,但他们缺盐。
石蟹中的盐分总是杯水车薪,在他们接连几日的翻石头扫荡下,现在已经很少发现石蟹的踪影了。
长期缺乏钠盐的摄入,会使人出现乏力、疲劳、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产生头痛、恶心、呕吐、走路不稳、身体浮肿等症状。
他需要寻找到替代石蟹获取盐分的办法。
在原身的记忆中,虎族部落的狩猎队能带回未死掉的猎物时,会让孤儿洞的未成年们吸食猎物的血液,以此补充盐分。
只是这样的次数很少,能带回活物需要很强的狩猎技巧和运气,宋则入住孤儿洞后也就遇到过两三次这样的机会。
虎族部落的雄子身体孱弱,缺盐应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宋则需要找到其他获取盐的途径,可以他现在的自保能力,根本不适合离开族地,只能在虎族的领地范围内碰运气。
若能在族地发现盐碱地,他或许可以尝试着过滤提纯出可食用盐。
再不济,他也能找机会和狩猎队经常外出的雌兽们搭上话,也许可以问出产盐的地方。
无论能不能找到盐,第一步都是要走出去,向外探索。
只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至多早出晚归而已,避免留在外面过夜的情况。
打定主意后,宋则利用两天的时间编制了不少草绳、草鞋、草篓、草帽等,他还尝试着用石刀破出竹篾,只是石刀毕竟不够锋利,破不出多么精细的竹篾。
初次破出的竹篾粗细不等,厚薄也难以打磨一致,但他好歹做出了更结实的竹筐,用草绳穿上背带,终于做出一个能背的竹背篓了。
在他做这些草编和竹编时,小家伙们也不惦记着竹鼠和竹虫了,自觉地帮着采集柔韧的藤枝。年纪大点的羽还能帮着剥藤皮,搓草绳,年纪更小的宋伊和小老虎花也做些力所能及的打下手的活儿。
趁此机会,宋则教了他们怎么处理藤枝、怎么编出各种粗细的绳子、怎么利用火烘烤材料,甚至羽还学会了编制草帽。
他们编出的草帽帽檐宽大,并不仅仅是为了遮阳,更是为了在山林中行走时,防止树上的虫蛇掉落在身上。
要知道,这样的季节,很多人都是打赤膊的,若是树上的一条毛毛虫掉落在皮肤上,可是会蜇烂一大片皮肉的。
有了这些草编和竹编,若是遇到族中的雌兽,做交易换些食物或者兽皮应该不难。
离开前,宋则用剩下的竹篾边角料做出了一张竹板做竹屉,蒸了不少白薯,大部分留给三个小家伙做一日的主食,他只带了少许备用。
这日一大早,饭后,宋则烧了一罐开水,自己装了一竹筒,便带着宋伊来到了孤儿洞。
将宋伊暂时寄放在孤儿洞,安全问题是不需要太担心的,他只又交代了一遍只能喝陶罐中的水,这才背着竹筐离开。
将孤儿洞中一众好奇打量的视线留在了晨光的余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