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江东双璧 > 第163章 祸首

第163章 祸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汉室这过去一百年来的十几任皇帝上位时都是个顶个的年幼,而且短命,于是汉室便陷入了轮回的怪圈之中。因为皇帝短命,所以下一代皇帝即位时尚且年幼,无力把持朝政,因此新一任皇帝上任之初多是由自己的母亲、舅舅等亲戚,也就是外戚掌权。

但是年幼的皇帝终有长大成人之时,此时的皇帝就想要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然而尝到权力滋味的外戚又怎么肯将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拱手相让呢?皇帝如今权力架空,单枪匹马自然难以夺权,于是他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皇帝最信任的人莫过于与他朝夕相伴的宦官,于是皇帝拉拢宦官扫除外戚,将皇权夺回。此时的宦官就成为了功臣,他们把持朝政,作威作福。

而皇帝又是短命的,没多久去世后,新的皇帝上来,又是由外戚掌权,如此不断重复,陷入轮回,于是就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奇异现象。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与乱政长达百年,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无论他们中的哪股势力代行皇权,都会只手遮天。外戚为了掌权,有时明明有年纪较大的继承人可选,他们却偏偏扶持年纪较小的皇子,以便控制。

王朝的内部就这样不断腐烂,到了汉灵帝,由于宦官横征敛财、欺压百姓,国库日益空虚,朝中职位空缺。汉灵帝居然开始卖官鬻爵,公开贩卖官职,价高者得。皇帝的所作所为让士人失望,让百姓绝望。

战乱、兼并、剥削、压迫……像是贪得无厌的蚂蟥疯狂地要吸干百姓身上的最后一滴血。于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传遍大街小巷,黄巾军的火焰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

但黄巾军中有大量的老人、妇女、儿童,如何能与朝廷的精锐部队抗衡?汉灵帝发布诏书,允许各地豪强拥兵自重,清剿黄巾。孙坚正是站在了这个风口上,凭剿灭黄巾的军功成为一支军阀占据江东。

如今,自黄巾起义爆发至今已有五年,京师洛阳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与杀戮之后,又一次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189年,汉灵帝病重,他想来喜爱小儿子刘协,弥留之际将心目中的继承人皇子刘协托付给他特别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丙辰日,汉灵帝在南宫嘉德殿驾崩。

蹇硕自知灵帝的长子刘辩有舅舅何进作为靠山,而何进官至大将军,是个硬茬。要想立刘协为帝,必须要扫除何进这一障碍。

他身在皇宫,瞒下汉灵帝驾崩的事,秘不发丧,派自己的下属去接何进,谎称要与他商议要事。何进不疑有他,即刻驱车前往。

在宫门迎接何进的是蹇硕的司马潘隐,幸好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何进刚到拱门,正要与潘隐寒暄,却见潘隐神态复杂,潘隐上前一拜,“将军,可否借一步说话?”何进神色一变,当即跟着潘隐走到一旁,潘隐靠近何进耳语:“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何进大惊,潘隐眼神示意他,何进快速稳下心神,匆忙向潘隐告别,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两日后,刘辩即位。由于刘辩年少,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临朝称制,改元为光熹,封九岁的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外戚重新掌权。

何进暗中决议诛除宦官,司隶校尉袁绍也久有谋划。袁绍通过何进的宾客张津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

何进甚以为是,因为袁氏大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得到海内的人拥护。袁绍向来善于养士,豪杰甘心为他所用,与他的堂弟袁术、智谋之士逢纪、何颙、荀攸等,一起成为何进的心腹。

蹇硕的计划失败,心里疑虑不安,写信给中常侍赵忠 、宋典等人说:“大将军何进兄弟控制朝政,独断专行,如今与天下的党人策划要诛杀先帝左右的亲信,消灭我们。只是因为我统率禁军,所以暂且迟疑。现在应该一起动手,关闭宫门,赶快将何进逮捕处死。”

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之人,何太后及何进能有贵宠的地位,他帮了很大的忙,因此他亲近信赖何氏。郭胜与赵忠等人商议后,拒绝蹇硕的提议,而把蹇硕的信送给何进看。庚午,何进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将他处死,于是把禁军全部置于自己指挥之下。

袁绍早已看透外戚和宦官不过是狗咬狗,一心想要挑起双方的争斗。等到两股势力两败俱伤,而自己的袁氏一族如今势头正猛。自己的叔叔袁隗刚被封为太傅,和何进共掌尚书台,自己的异母弟袁术为虎贲中郎将,掌管着禁军中最精锐的虎贲军,自己又是中军校尉,西园军的副统帅,更别说他们还拥有着“四世三公”的强大家族背景。

只要宦官被诛杀,何进被残余势力消灭,袁绍就能轻而易举地站在权力之巅。想到这里,袁绍再也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如今蹇硕已被何进斩杀,鉴于宦官蠢蠢欲动,何进恐怕发生意外,称病不参与灵帝丧事。为了稳步推进计划,袁绍再度前往何进的府邸,苦口婆心地劝说何进,他以窦武的前车之鉴劝诫何进,若不将宦官斩草除根,后必为乱。

见何进仍然犹豫不决,袁绍又以名声威望诱导何进:“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何进出身卑微,本是实际上杀猪卖肉的屠夫,一听到自己诛杀宦官后,自己的美名将流传千古,激动的心情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当即与袁绍议定计策,准备告知何太后。

袁绍看着沾沾自喜的何进,心中充满了不屑,小小屠夫果真鼠目寸光,殊不知自己已经死到临头了。

但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当何进把所定计策告诉了何太后。何太后却不听,只说:“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与士人共事呢?”袁绍见何进动摇,劝何进早下决断,并提醒他下手晚了会遭祸殃。但何进没有太后的支持何进也不敢擅自下令。

何进自然有自己的盘算,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为巩固。何进新当重任,素来也忌惮他们,虽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决断,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来。

于是袁绍等人又为何进谋划,多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使他们都引兵向京城,以兵力威胁何太后。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前将军董卓驻关中上林苑,使府掾太山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都说要诛杀宦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