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边有座寺庙,好像是什么打卡圣地……”
秦响翻看手机上搜出来的攻略念着,扭头询问,“要不要去看看?”
刚吃完饭,姜隅神色有点懒懒的点头:“去看看吧,是什么寺庙?”
“泗洲寺,听说在里面求姻缘很灵的。”
—
泗洲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气势庄严。
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
东西两侧有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
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
“泗洲寺始建于唐朝末年,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
秦响跟姜隅来的挺是时候的,恰巧有一个旅游团过来,身穿小红马甲的导游激情四射的讲解。
“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寺内也就有很多物品,其中就以明万历年间的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姜隅路过这个旅游团的时候,脚下的步子停了停,听到导游如是说。
前面的秦响觉察到身边人不在了,忙倒回来喊人。
“想听一会儿吗?”
姜隅转眼瞅了秦响片刻,没忍住笑了:“本来听说某人不高兴,打算陪人散心的。”
秦响头上那双无形的耳朵瞬间支棱起来,正要说什么,就见姜隅抬步往前走。
秦响连忙跟上去。
姜隅冲他眨了眨眼:“陪人散心,考虑你喜欢的就好。”
秦响呆了呆,随后身后无形的尾巴也开始摇的飞快。
—
泗洲寺的寺前有放生池,秦响拉着姜隅转悠到这边,看着池子里面自由自在的各类游鱼,突然就停下了。
姜隅有些纳闷,正要出口询问,就听这人冷不丁的开口喊了句:“小鱼。”
姜隅满脸问号的凑上去,伸着头往放生池里去看,“鱼?鱼怎么了?”
秦响侧头,眸色很深:“我是在叫你,小鱼。”
姜隅愣了一瞬,反应过来后脸上一热,干巴巴的:“叫、叫学长就挺好,什、什么小鱼……”
话末的小尾巴翘起来,听上去有点像是在撒娇。
秦响无辜的眨巴眨巴眼:“我不想跟其他人一样了,这是属于我的称呼。”
姜隅脸上、耳朵连带着整个身体都开始发热,但他也实在没想出什么话来,只好握拳在秦响肩膀上锤了一下,而后头也不回的快步离开。
秦响摸了摸被打的地方,扭头就笑容灿烂的追了上去,“小鱼等等我~”
—
泗洲寺虽说是个寺庙,但也算是在与时俱进,爬到小山顶的庙阁再下来,都已经是该吃晚饭的时间了。
一边跟着人流移动,秦响一边滑动着手机。
“这里的素斋听说挺好吃,还有个特产叫素饼,说是获过奖,小鱼,要不我们去尝尝?”
寺里的素饼获过奖,这倒是不假。
泗洲寺的素斋独具特色,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而闻名。
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
诸如“半月沉江”“雪映银浪”“梵宫玉笏”等。
听了一路的“小鱼”,姜隅现在已经可以从容面对这个称呼了。
闻言,姜隅点了点头:“好啊。”
不过在下山的途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他们碰见了一个卖木牌的小摊。
姜隅扫了一眼小摊上面悬挂的一块长木板,板上写着三个大字——许愿牌。
小摊贩:“诶,两位要不要买个来许愿?”
秦响沉思片刻,询问道:“大哥,这个许愿真有用?”
大哥就笑:“嗐,也就买个心安,不都说心诚则灵吗?喏,在木牌上写上愿望,挂在那棵歪脖子树上,就算成了。”
说着,还好心的给俩人指了指已经挂满红飘带跟木牌的“许愿树”。
姜隅正想摇头婉拒,余光一瞥,就看见了在摊位前站定,眼神中透露着跃跃欲试的秦响。
姜隅无奈的拉着他的手腕,轻轻一晃。
秦响:“?”
刚扭过头去,这人就靠在自己的耳边,语气轻轻的:“你要是想要,我回去给你刻个玉的。”
秦响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
秦响看了一眼小摊上挂着的木牌,又看了眼拉着自己的姜隅。
姜隅无奈一笑,拉着人走了。
秦响被人拉着走了一段距离,大概过了一个桥后,突然停住。
这里人不算多但三俩结伴也不少,姜隅怕手一松两个人被推散,所以拉着秦响手腕的手一直没松开。
感觉身后的人停下来,姜隅扭头望了过去,眼神示意了一下“怎么了”。
秦响扬着笑:“我突然想起来有个东西落在后面了,我回去一下。”
姜隅:“什么东西?我陪你一起去找。”
秦响眼疾手快的阻止了姜隅想要转身的动作,语气轻柔却也不容拒绝:“不用,你在这里坐着等我一下,我很快就回来。”
姜隅晕晕乎乎的就被秦响按坐在了休闲椅上。
—
“多少钱?我要一个。”
“五十。要写什么字?”
听到声音,卖许愿牌的小摊贩一边应答一边拿起一个许愿牌。
一抬眼,才发现还是个熟人。
小摊贩心下一惊,他也没想到之前已经离开的人又返了回来。
要说为什么对这人印象深,嗐,长得好看的人在人群中总是很扎眼,也总是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秦响扫完码付款,闻言摇了摇头:“不写,刻字。”
小摊贩麻利的换了一把刻刀。
秦响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尖:“那个,我能自己刻吗?”
小摊贩倒不觉得有什么,乐呵呵的把刻刀递了过去:“可以可以,你来。”
秦响拿到刻刀的那一瞬,就低头开始在木牌上刻字。
毫不犹豫的动作让小摊贩觉得,这小孩早就想好刻什么了。
秦响将刻刀还回去的时候,小摊贩突然心思一动,脱口而出:“祝你愿望成真。”
秦响愣了一瞬,随即笑容真挚的感谢:“借你吉言。”
一向对这种东西成嗤之以鼻态度的少年,第一次毫不犹豫且满怀期待的买了一个做工粗糙的许愿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