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162章 殷勤人待外家亲戚

第162章 殷勤人待外家亲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西府的占地虽然未必比东府狭小多少,但一来西府儿女多,人口要多于东府,四个孩子一人一处院落,能够供客人居住的客院自然少了;二来西府的建筑中,设宴、赏景的地方多于能够居住的院子,光是亭子便有三个,所以如今能够让客人落脚的也就是物华堂后方的天宝堂、邺水西畔的沁朱阁和前院的星驰楼了。

天宝堂是娉姐儿、婷姐儿以及好哥儿幼年住过的地方,意义不同寻常,又与殷萓沅和姚氏居住的物华堂离得太近,自然不适宜请客人入住。星驰楼又在前院,若是姚氏的两个弟弟随行倒也罢了,如今来的都是些内眷,住在前院就不够妥当了。

姚氏本来打算将弟媳妇和侄女安顿在沁朱阁的,只是虑及沁朱阁与万姨娘母女所在的流丹阁未免太近了些,让娘家的亲戚与姨娘庶女亲近,反倒与姚氏、娉姐儿、婷姐儿这样的正经亲戚遥遥隔了个邺水,总觉得有怠慢之嫌。

还是娉姐儿脑子活络,想到了竹林中的精舍,同母亲提起来。姚氏略一思忖便觉得可行,竹林精舍虽然离华宝堂、水天阁不近,但至少与流丹阁隔得也远,倒有几分不偏不倚的味道。而且精舍虽取了几分“竹篱茅舍自甘心”的野趣,却处处精致考究,夏日里竹林又清凉爽惬,拾掇好了住起来,可比时常用来设宴的沁朱阁舒服多了。

于是忙忙地打发婆子洒扫除尘,在墙脚厚厚地洒上石灰粉、雄黄粉驱虫,又将屋内的纱窗、帘子、绣幛等物一一换过。精舍之内的一切家具摆设,原本都以雅致精巧为主,因着钱氏素来酷爱黄白之物,唯恐原本的陈设让她觉得受到了怠慢,又特意开了库,从里面寻了一架富丽堂皇的百鸟鸣春屏风,并几个联珠玉瓶、冻青釉螺珠瓶充当门面。诸如床褥、椅袱、地衣等物,也都挑选了色泽明丽纹样华美的布匹。

等到八月里钱氏携姚天锦、姚天铃抵达的时候,精舍之中早已铺陈妥当,莫说钱氏母女这样城府和眼界都不深的人,便是行事含蓄,处处以大家闺秀标准要求自己的姚大姑娘天锦,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深深的惊艳与羡慕。

二舅母与两位表妹乃是为了自己的及笄礼而来,娉姐儿与婷姐儿当然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接引的任务。拜会过花老太太并东府的主母余氏之后,娉姐儿、婷姐儿便领着三人一路自春晖堂与八宝亭之间那条小路过去,经由西府三亭,最终抵达竹林精舍,又仔细讲解了何处休憩,何处待客等讲究。

竹林精舍名为“精舍”,实则却并不是什么出家人的修行之地——宫里昭懿皇太后信奉佛教,宁国公府自然也不沾老、庄,而是潜心礼佛,也在府中设有一处家庙,位于中轴建筑群的祠堂以北,岁寒馆以西——故而精舍并不以修行为要务,仍是按照俗家规矩,前后两进,东西五间。

钱氏等三人的起居都安置在第二进,娉姐儿与婷姐儿忆及在外祖家的见闻,忖度着姚府大房与二房之间并不和睦,姚天锦与姚天铃姊妹之间,定然也不似自家和大房的桃姐儿那般略无参商,故而也没有将两个表妹安置在一处,而是将西次间、西稍间分别布置为钱氏和铃姐儿的卧室,将锦姐儿安置在了东稍间里,中间的正房用来说话待客。如此钱氏母女自可亲亲热热说些体己话,关起门来也不消得顾虑隔墙有耳,姚天锦也可以在东稍间安享自己的清闲,不会因为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而与钱氏母女发生龃龉。

就连里面的陈设,也是娉姐儿费了一番心思的,姚氏寻摸出来的屏风和花觚,都被娉姐儿安排到了西边。用来招待姚天锦的,不过是一套寻常的黄杨木家什,并一副简简单单不事雕镂的竹节杯,多宝格上也没有虚应故事,不过略放了几件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小物件。又特特地知会锦姐儿,第一进书房中的书籍并文房四宝,她可以随意取用。

如此将两房性格迥异,偏好也南辕北辙的亲戚各自安置得舒心称意了,又隔了两日,怀庆郡主杨琛大驾光临,住进了拾掇得清清爽爽的垂緌楼中。于是原本就不算冷寂的宁国公府处处莺声燕语,越发热闹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