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喜娘三人去了趟大陀寺,倒是心安不少,大概也是春杏春梅的陪伴让她有了些勇气。
转眼便已是八月,老王妃的寿辰在十月,喜娘想着路上且要花费一番功夫,便召来汪嬷嬷询问寿礼的事。
喜娘率先开口道:“嬷嬷,如今府里的事宜安排的怎么样了?”
汪嬷嬷回道:“回县主的话,府里人口简单,各处有各处的管事,我平时不过是指派着活计,她们有她们的处事,再说府里人口简单,自是并无不妥,只是主子们都离开了,怕到时遇事没个拿主意的。”
喜娘自也知道,便说道:“既如此,待我们走后,把外祖母接了过来,好歹有个人坐镇,不过吩咐下去,大小事宜各自能力之下自己处理,不用事事麻烦外祖母,另外有拿不定主意的便去寻春雨夫妻。”
“县主安排的倒也适宜,只不过不知此次去京城,县主准备带哪些人去?”
喜娘便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和晴姐儿自然要去,汪嬷嬷跟着王妃这么多年,也陪咱们去一趟吧,丫鬟里面,晴姐儿身边的瑛儿,屏儿都带着,我身边带着东儿和画儿,扇儿这丫头沉稳些,便留在府里看着宅院,嬷嬷身边把曼儿带着吧,此去京城,怕是王妃要留咱们在府里,人多了不便,春子无事也跟着去,另让他带个双鱼,双贵有个照应,咱们到时跟着镖局的车队一起。”
汪嬷嬷听后,没有说不,她这般年纪,确实有必要见一面王妃,便说道:“听县主的意思,是想要把五小姐留在京城?”
“此事我尊重她的想法,这么多年她不在梅姐姐身边,我虽对她疼爱,却终究代替不了母亲的身份,再者她年纪不小了,养在西北,和养在京城,终究是不一样,倒是我会让宫里容妃多关照她几分,给她谋一门好亲事,至于她身边的贴身丫鬟,瑛儿和屏儿都是好的,只是让王府对外人不太放心,此事要再琢磨琢磨。”
“五小姐有县主这位姨母,加上老身亲自教导,虽是出身王府的庶女,老身却是敢说五小姐的品行样貌不比京城那些王公贵女差,若有宫里的容妃照应,定是能寻一门好的亲事,也全赖县主垂怜。”
喜娘经过这些日子,那些伤感不舍早已埋在心底,闻言笑道:“让别人听了咱们的话,只怕要说咱们是那卖瓜的王婆喽,所谓儿大不由娘,终归是要离开的。”
汪嬷嬷听后,也没劝解,而是继续说道:“县主即有此安排,那该定下日子,什么时候出发。”
“且过了中秋吧,暂定八月十八,两个月的路程倒也不算赶,这些日子就劳累嬷嬷把府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县主安排的倒也合适,算算也没几日了,不过诸多事宜已经安排妥当,忙完中秋,略留两三天也是足矣。”
喜娘听后说道:“嬷嬷即也如此说,那便定下吧,劳烦嬷嬷给各处通知一声去京的消息,另外,忙完中秋,府里赏三个月的月钱。”
二人又说了些具体事宜,嬷嬷方才离开。
见汪嬷嬷离开,外面伺候的画儿,扇儿进来收拾茶具,喜娘便又把带画儿入京,扇儿留下的事说了,两个丫头自无不满,因为她们知道县主终究会回来。
而在汪嬷嬷把消息传开之后,瑛儿便求见了喜娘。
见了面,瑛儿便跪了下来,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只听她道:“求县主恩赏,奴婢想留在府里。”
喜娘听后便知道了瑛儿的心思,便问道:“晴姐儿八成会留在京城,你跟在她身边便是王府的一等丫鬟,又为何不愿意?”
好半日,瑛儿才说话,道:“奴婢知道县主是为奴婢着想,可奴婢这些日子跟着小姐,却觉得不如跟着县主的那些日子爽快,再者去了京城,孤身一人,武馆的兄弟姐妹怕是这辈子也见不到一面,奴婢当初是县主给的命,自是要听县主的安排,只奴婢想给自己活一回,想留在府里,等县主从京城回来,继续伺候县主。”
“听说,自知道要去京城后,你便时常规劝晴姐儿到我身边尽孝,是个好孩子,只是相比我身边,晴姐儿身边更需要你,当初把你给了晴姐儿,也是这个打算,京城不比西北,你跟在她身边,我且能放心。”
瑛儿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被县主知道,又听了县主的真心话,知道自己辜负的县主的期望,不免有些颓唐。
便又听喜娘说道:“我很开心你能学会为自己而活,也不枉跟在我身边一番,如此,我便许你自由身,不受王府约束,待晴姐儿出嫁后,你便可回西北来,到时给你一间铺子,你也寻个知心人自由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