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铺子正是喜娘即将开业的铺子,名儿都已经定下了,叫做:若云斋。
喜娘自收到梁王爷的赏赐之后,亲自去了长街看了铺子,铺子关着门,只有一个看门的伙计儿,想来梁王爷也是怕麻烦,索性给了间空铺子,地段倒是不错。
铺子上下两层,面积不大,开个蛋糕店正合适,喜娘依着房间仔细规划了一番,又定制了许多琉璃盏和花篮,这半月的功夫,竟让她准备了七七八八,擎等着王府里音信便可开张,而替喜娘办事的便是被逐出王府的春雨。
春雨自离开王府以后,靠着喜娘给的银子,买了一处小宅子,又听喜娘的话去官府立了女户,平日里靠着针线活度日,那宅子偏的多,距离王府赶马车也得个把时辰,不过春雨为人和善,倒也跟周围的邻居处得融洽,没多久就有人上门打听。
最后春雨思量了一番,嫁给了一户卖馄饨的老夫妇的儿子,一来老夫妇家里人口简单,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读过两年书,后来去了酒楼当起了跑腿,人长得倒还周正,不算滑头却也有几分小聪明;二来老夫妇摆摊多年,口碑不错。
那小子十七八岁,瞧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正愁得老两口满门心思,春雨虽长得不算出众,但在王府当差养出来的气质却是别处没的,正拿捏了那小子,二人在拜堂前也是见过的,只没什么印象,得了媒婆上门,春雨才想起来。而春雨就像当初离开王府时说得那样,早晚是要嫁的,见人家不错,便没再犹豫。
婚事是中秋前办的,喜娘得了信差春梅去送了礼,街坊们才知道春雨是王府出来的,顿时恭喜起老两口有福气,那小子也是真心喜欢,被人夸得婚宴上喝醉了酒,闹了笑话,日子俩人过得倒也欢喜,喜得老两口直拜菩萨,见人就夸春雨。
喜娘一直记着这个伺候了自己几个月的丫鬟,自得了铺子便想着,加上春雨在外,便将铺子的一些事情交给了春雨,春雨拉来了自己丈夫,喜娘也见过那小子,名叫林佑东,唤他东子,春雨也改了称呼,叫起了东子家的。
林佑东听了妻子的建议,辞了酒楼的事,专心为喜娘办差,虽然春雨不知道喜娘如今在府上的地位,但单从其可以自由出入王府,并且在这地段有间铺子,足以说明喜娘的手段。
当初在小石轩,喜娘进王府的秘密并没什么人知道,十万两之约,春雨自然无从知晓,春雨能想到的也只是那印泥得了二位爷的赏识,却不知如今喜娘在府中的地位。
若云斋的事,喜娘在得了梁王妃的消息后,便定在了十月初六开张,至于生意如何,喜娘并不太在意,她要等梁王妃寿辰时,打一波广告那才是计划开始的时候。
但喜娘不知道的是,若云斋的生意出奇的好,如今春雨和林佑东都在若云斋帮忙,春雨正经的女掌柜,林佑东则是帮忙每日从王府将做好的蛋糕拿去铺子里,并管着花篮,琉璃盏的采买等。
若云斋里,喜娘定制的花篮配上精美的蛋糕,即使定价两百文,也是有人来买,不过如今只有喜娘带着几个丫鬟在做,所以皆是巴掌大小的蛋糕,看着精致小巧,反倒正合了夫人小姐们的心思。
长街上客人进门见着价格,许多只是看看,但从王府知道这处的铺子的,大都是遣了下人们去买,自然不在意价钱,所以若云斋看着生意不好,却是每日都把东西卖个精光,春雨跟林佑东看着每日二三十两的进账,不敢相信,一日二三十两,一个月便是近百两,一年下来便是近千两,直吓得二人搬进了若云斋,跟看门的伙计一起看店。